中國內陸省市小微鞋企用工形勢調查
“現在工人進廠就跟相親一樣,看廠房,看飯堂,看這看那,還得看老板順不順眼。”廣東鵬新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晏志輝談起眼下當前鞋企的招工情況,一臉的惆悵,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自嘆,以前是工廠選工人,現在是工人挑工廠。
本報調查組發現,工人想找“合適”的企業,企業想找“合適”的工人,但因彼此“合適”的信息不對稱,使得原本就偏緊的用工形勢更加嚴峻。
小微企業招工“三大難”
5月下旬,記者分赴廣東、浙江、山東、遼寧、湖南、四川6省,對近百家小微企業生存現狀進行實地調研。調查發現,經濟前景不佳、融資難、訂單少,勞動力成本上升等諸多因素,小微企業普遍面臨“招不來、用不起、留不住”的用工難困局。
“因為用工成本增幅比較大,2008年到現在漲了近一倍多。 ”四川華德密封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洪文告訴本報記者,2008年公司工人工資是每人1000元,現在是2000多,增長了一倍多。
因為今年形勢不佳,企業利潤空間收窄,企業員工走了近一半。
“行業里面,這個季節按道理是大家最忙的時候,但現在大家都在喝茶,打麻將,有的是在輪休,我們公司就有一些員工也在輪休或放假。 ”
朱洪文說,公司員工走了近一半,不過管理人員比較穩定。 “現在企業招聘很困難,工人對工資待遇很挑剔。我也是打工的,很能理解,人家在這工作,最后養家糊口都難。 ”
記者隨同朱洪文來到了他們的廠區,放眼望去,偌大的鞋業車間,只有不到一半的機器在工作,工人僅有10個。走近看到,很多“休息”的機器上掛著“正常待用”字樣。
朱洪文告訴記者,這里所有的機器開啟,需要100多人,現在只有60人在工作,分三班倒。
不僅朱洪文所在的企業,整個成都蛟龍工業港雙流園區,都面臨這樣的情況。
朱洪文指著廠門口的大馬路向本報記者描述,在蛟龍港區,80%都是小微企業,繁忙的時候,早上8點半是上班高峰時間,廠區門口的馬路上有很多人出出進進,但現在這個時間段,根本看不到那么多人,園區安靜了許多,除了幾個大廠,其他廠的工人比以前少很多。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受訪省份小微企業大部分反映招工和往年一樣難,只有少數經營比較好的企業,感覺今年招工好于去年。
受訪企業反映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勞動力素質結構不適應當前形勢下小微企業招工需求,其中,普工流動性大,招不來,留不住;技術工人特別是高技能專業人才短缺。二是一些企業的薪酬待遇、勞動環境、用工方式與變化著的勞動力供求格局不相適應,與勞動者的就業愿望、收入預期和職業發展預期不相適應。
據記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小微企業員工數量大幅下滑,分行業看,加工定制的小微企業員工數下滑比例較高,加工定制的企業主要包括機加工、包裝等類型的企業,這類企業以人力資源密集企業為主構成,其成長主要依賴于其他企業的額外訂單需求,受到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較大。從地區看,小微企業用工人數均出現下滑,其中廣東、浙江小微企業用工偏緊。
接受記者采訪的小微企業主認為,工人數下滑主要有四方面原因:訂單減少,不連續;薪酬過低、普工難招;縮減成本,主動裁員以及技工缺乏,找不到 “合適”的人才。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