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典型服裝企業的人力成本賬
近日,記者探訪了虎門一家服裝廠,老板賀衛紅講述了他近十年的創業歷程,他對虎門服裝業的變化感嘆道:“8年前3萬元艱難創業,8年后30萬元創業艱難。”其中,人力成本的飛速增長,已經成為企業發展難以邁過的門檻。
7年內人工成本漲3倍,老板擔心的不是人力成本,反而是市場
黃河時裝城,消費者在檔口選購女裝 虎門新聞實習生 趙浛銳 攝
“無論你拿多少貨來賣,頃刻間就被慕名而來的客商們搶購一空。”老虎門人這樣描述富民服裝城當年繁榮的景象。今非昔比,各地服裝業興起,競爭越來越激烈。當初低成本創富神話難再續演。
近日,記者探訪了虎門一家服裝廠,老板賀衛紅講述了他近十年的創業歷程,他對虎門服裝業的變化感嘆道:“8年前3萬元艱難創業,8年后30萬元創業艱難。”其中,人力成本的飛速增長,已經成為企業發展難以邁過的門檻。
投資創業,3萬元虧損到6千元
賀衛紅是湖北人,自打8年前新婚之后,就一心想在虎門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
當年,對服裝行業一竅不通的他,竟然拿出多年積攢的3萬元錢,在虎門黃河時裝城租下一處很不起眼的檔口,租金每月需要3300元。“見到大家都在這個行當賺了錢,我也想試試。”
學著別人的創業經驗,他從富民服裝城批發服裝回來,妻子便在檔口叫賣。沒料到的是,服裝并沒有當初想的那樣好賣。兩個月后,全部家當僅剩下6000元。
“能買輛10來萬的車,能把當時租的小房子買下來,是我的夢想。看著手里6000元本錢,心里的滋味不是誰都能體會得到的。”他說。
痛定思痛后,他總結出經驗:高價買進的流行服飾雖叫好但不賣座,和附近檔口經營的服裝差異太大,應風格一致且有區別才行,因此選貨是關鍵。
轉變觀念,連開兩家服裝店
于是,他拿出剩下的6000元錢,在富民服裝城挑選了一批淑女裝,準備放手一搏,將小店“改頭換面”。
這一轉變,讓賀衛紅小店的生意越做越紅火。“那個時候,平常每天能賺到600多元,禮拜天多的時候能賺到1000多元。”
半年后,積蓄的資金越來越多,賀衛紅便在黃河一樓開了第二家服裝店;2004年底,他又與別人合伙在富民服裝城開了一個檔口做服裝批發。
店內生意好了,貨源問題亟待解決。“當時這可是生意經,問了很多人從哪里進貨,沒有一個人肯說。”不過,小有聰明的賀衛紅通過談話,從別人口中得知廣州十三行的貨源價格非常低。
“那時去看貨比較容易,但是拿貨回就比較費事了,我都是通過大巴車給拖回來的。”賀衛紅說,那段日子,真的很辛苦。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