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口下滑看山東青島紡織服裝業創新的迫切性
8月9日,青島即發集團的工人們在縫紉車間生產出口服裝。
◆核心提示
受外需低迷拖累,作為青島的傳統支柱產業,紡織服裝業出口遭遇下滑形勢。今年上半年,全市紡織服裝出口33.6億美元,同比下降3.2%。在行業短期內難有復蘇跡象的同時,行業站在調整轉型的十字路口。
比2008年還苦
青島悶熱的三伏天里,李新建的心卻如掉進了冰窟窿。
作為島城一家成衣出口企業,雖然今年以來公司出口額保持了4%左右的增長,但董事長李新建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我干這一行十幾年了,從沒遇到過今年這樣的情況。企業比2008年還要苦。”8月1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新建說,“不少同行的業績下降了30%—40%,南方一些公司已經出現倒閉的情況。我們公司基本上是在靠走量維持。”
大公司的日子同樣不好過。“今年的出口保持了增長,但不像往年遞增的那么明顯。從訂單上看,往年到了三四月份,下半年的訂單就滿了,現在應該是確定明年春夏訂單的時候,但今年國外客戶訂單需求不如往年滿。”青島即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辦主任潘維勝告訴記者。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青島市服裝出口20強企業中,7家企業出口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紡織品出口20強中,9家企業下滑,一些企業出口額甚至下降一半以上。
“目前‘煎熬’的形勢有點兒扛不住了,以后會怎樣?不知道。”談及未來,李新建難掩沮喪和迷惘,“至少到現在還沒有看到任何好轉的跡象。”
傳統優勢逐漸消失
在業內人士看來,全球經濟不景氣下,紡織服裝業出口目前的狀況還會持續,明年的形勢仍不樂觀。更讓企業感到雪上加霜的是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
“雖然今年以來原材料成本下降了約10%左右,但人工成本上漲得厲害,工人工資上漲近30%。”一家出口型紡織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業內原本就很透明的紡織品,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青島乃至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正逐漸喪失價格競爭優勢。
“今年公司產品的出口價格同比下降了10%—30%,很多訂單流向了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李新建感慨。
在孟加拉國,紡織服裝是主導產業,擁有全套完善的產業鏈。業內人士稱,中國紡織品出口日本、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等市場,約需支付18%-23%左右的進出口關稅,而孟加拉不僅勞動力低廉,其紡織品出口以上國家可以享受零關稅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