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縫機城”
5日,記者在東陽國際縫機城A館一樓再次見到了順達針車行總經理韋順紅。今年33歲的韋順紅是本地人,別看他年輕,接觸縫機行業已經有十余年時間了。他從當初對縫紉機一竅不通,一步步走到今天,有了自己的針車行。
自學修車
韋順紅15歲就開始接觸縫機行業,初中畢業后,他到了江蘇南通,在表哥的店里幫忙。韋順紅告訴記者,表哥主要是做二手縫紉機生意的,他的工作就是維修機器,此前他對縫紉機等機器完全沒有接觸。沒有師傅,他就把機器拆下來,對照專業書本一步步摸索,花了近3個月的時間才掌握縫紉機的基本結構等知識。
“弄清楚縫紉機的原理和結構后,我就一通百通,在很短的時間里掌握了許多機器的結構和原理。我在表哥的店里學了兩年,都忙著修車,手上全是機油,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手才是干凈的,那時年輕,也不覺得臟和累。”韋順紅說。
初生牛犢不怕虎
韋順紅回憶道,他在表哥店里學了兩年機修后就自己去跑生意了,表哥給他提成,“表哥照顧我,跟我三七開。”他不怕辛苦,經常獨自騎著自行車去離南通三四十公里路的通州跑生意,那時候二手縫紉機很暢銷,往往供不應求,他的工作不是賣機器,而是收購舊縫紉機,主要是從周邊國有企業尋找舊機器。他的第一筆生意是和南通鄉下一個鎮的信用社做成的,“這里面還有個小故事呢,”說到這他笑了,有個經常到店里買機器的客戶告訴他,他們村里有個廠倒閉了,廠里的舊縫紉機全都抵押給了銀行,具體哪家銀行并不知道。韋順紅聽完后就去那家已倒閉的工廠打聽,找到門衛后得知舊縫紉機抵押在當地的一家信用社,然后他就去信用社找主任商談。“剛開始信用社主任看我年輕,似乎不太放心。問我幾歲時,我心里也有點慌。跑了四五次后,信用社主任看我比較勤勞,加上當時在南通做生意的浙江人比較多,口碑也好,而且我們是現金交易,不用擔心我們的付款問題,就把機器賣給我了。這筆生意有上百臺機器,價值10多萬元。第一筆生意歷時半個月,僅提成就有1萬多元,比修機器一年的收入還多呢。”
自己創業開店
一年后,表哥的店要換到常熟去,韋順紅就離開南通回到了東陽,想自己開一家經營二手縫紉機的店。起先,他去杭州四季青看過店面,但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只好回到東陽,后來有一天轉到市區中山路時,剛好看到有3間店面在出租,而且租金也合適,就趕緊租了下來。經過簡單裝潢,2003年5月,韋順紅終于開起了自己的二手縫紉機店。由于剛開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店內的樣機都是表哥賒給他的。韋順紅說,開業后不久“非典”橫行,客戶很少,生意也冷清,就這樣第一年沒賺也沒虧。第二年,韋順紅開始到各地服裝企業尋找二手縫紉機貨源,除溫州外,他幾乎跑遍了整個浙江省。“那時候的舊機對于小工廠來說供不應求。”韋順紅說,第二年他就賺了六七萬元,不過都押在了貨里。由于中山路的房價漲得過快,2005年他在環城北路租了3間店面,成立了順達針車行。他告訴記者,那時候市場上二手縫紉機已經不再供不應求了,需要更多的老客戶才能繼續做下去。
縫機城是好地方
去年,韋順紅看好縫機城的發展,并在一樓整機館租下了商鋪,與縫機城同時開業。今年4月,他關了環城北路的店面,把針車行全部移到縫機城。韋順紅告訴記者,這兩年新機的生意還是比較好做的,現在他的車行里新機與舊機各占一半,除了拿下匯寶縫紉機東陽總代理外,他還代理“銀星”“寶石”等品牌。目前,他正與產自臺灣的特種針車商談浙江省總代理事宜。到縫機城后,他還開展了縫紉機租賃這一新服務,目前這項新服務在義烏還沒有,有很多客戶從義烏過來到他店里租機器。“今年租機器的生意還是比較好做的,我現在有上百臺機器租在外面,每天有1000元左右的租金可以收。”
“在縫機城經營還是有很大優勢的,我比較看好。這里經營環境好,鋪面大,所有機器都可以鋪開來陳列,能給客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現在,縫機城名氣越來越大,許多陌生客戶都是沖著縫機城的好名聲來的,這給我帶來不少新客戶。盡管今年縫機行情不是很好,可是我在縫機城經營這兩個月每天都有不錯的營業額。現在,我基本上不用跑客戶了,新的客戶會自己上門,舊客戶都用電話聯系,比以前省力多了。”韋順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