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縫制設備業:夾縫中抱團突圍
7月10日,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品牌服裝服飾交易會上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500平方米統一紅色基調的裝修,幾百名身著統一笑臉T恤的工作人員,乍一看,還以為是哪家實力超群的參展企業,實則是深圳市縫制設備行業協會組織的制衣設備企業“方陣”。在行業再次遭遇寒流襲擊之際,深圳縫制設備業選擇抱團逆勢出擊,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轉型升級新路子。
幾經沉浮
1989年,臺灣達盈針車有限公司在深圳橫崗鎮投資設廠,主要生產工業縫紉機壓腳、針位組等零部件,由此開啟了深圳縫制設備產業化進程。1990年,臺灣永輝興與偉特電機合作,開始在深圳生產伺服電機。1993年,臺灣偉群制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設廠,主要生產“鷹牌”刀片。之后,臺灣耀瀚、高林等企業相繼在深圳設廠,組裝整機。
在臺灣縫制設備產業逐步向大陸轉移的過程中,深圳縫制設備產業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深圳市縫制設備行業協會會長、深圳市大地利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賽國是行業內最早在深圳打拼的內地老板之一。1991年,他從老家廣東普寧到深圳發展,經銷縫紉機零件。據楊賽國回憶,當時僅有的幾家縫紉機經銷店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內的東門附近,市面上在售的國產整機品牌屈指可數。與他同一年南下深圳打拼的還有環球針車機構的當家人毛仕棠。之后,深圳市金利針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欽河(1995年創立深圳市金利針車行)、深圳市雅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添德(1997年創辦深圳市德興針車行)相繼在深圳創業。
經銷市場如火如荼,實業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1990年,深圳利達行剪刀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深圳市千美縫紉設備有限公司創建。同年4月,深圳市潔王精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李懷玉辭去公職,創辦深圳市華泰寧電子有限公司。1996年,深圳日東縫制設備有限公司創建。2000年,從打工仔華麗轉變為老板的魏先鋒成立深圳市新典實業有限公司。
據深圳市縫制設備行業協會秘書長朱媧介紹,1997年至2005年,是深圳縫制設備行業的黃金發展期。這期間,臺商與本地企業并肩發展,行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從零件加工、縫前、縫紉、縫后到經銷,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這期間,在經銷領域完成原始積累的施天祥、楊賽國、吳欽河、陳添德等相繼進入整機制造領域。在他們的帶領下,深圳縫制設備產業逐漸顯山露水。
但這樣風光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太久。隨著縫制機械行業的整體下行,深圳土地、人力等制造成本的高企,以及臺資企業的北遷,深圳縫制設備行業逐漸轉淡。特別是金融危機以后,行業出現一波工廠倒閉潮,零件企業數量由高峰時期的160余家銳減至目前的七八十家。服裝產業的外遷也使得當地縫制設備經銷市場一片蕭條。朱媧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深圳市星馳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從4年前開始給有工商登記注冊的深圳服裝企業寄產品資料,第一年發出14000份,第二年減少至8000份,第三年為5000家,到今年只剩下2700家。
上有科技含量頗高的國外一線品牌,下有成本優勢明顯的國內同行,在夾縫中生存的深圳縫制設備產業急需突圍。
百舸爭流
盡管“高不成低不就”、壓力重重,但深圳縫制設備產業仍表現出了驚人的活力。
深圳市縫制設備行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共有300多家專門從事縫制設備生產和經營的企業,生產的產品種類覆蓋零部件、縫前、縫紉、縫后等領域,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其中,設備及零部件企業有120家左右,年產值約40億元,從事相關設備、零部件貿易的企業約180家,年銷售額約4億元,從業人員超過數萬人。企業主要分布在羅湖區的蓮塘,鹽田區的沙頭角,南山區,龍崗區布吉、橫崗、坪山、平湖,以及寶安區松崗、公明、觀瀾等地。
零部件
據魏先鋒介紹,在行業發展高峰時期,深圳有工商登記注冊的零部件企業多達160余家,目前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還有七八十家,加上零散分布的小作坊,估計有上百家。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員工人數大多為五六十人,年產值上千萬元的企業屈指可數。企業規模不大與生產的品種有關,多為易損件,如針位組、拉筒、壓腳、打褶器、刀片、拖輪等,外銷的比例很高,與整機企業配套的比例較小。據悉,零部件企業以江西籍老板居多,其次為四川籍,這與臺企喜歡去江西技校招工有關。
盡管企業規模不大,但品種多且質量在業內有口皆碑。魏先鋒說,深圳產針位組,無論是品種、技術還是質量,都屬行業領先水平。據楊賽國介紹,深圳產多針機拉筒享譽業界,品質優,在海外頗受青睞,價格從四千多元到七八千元不等。壓腳、刀片、四針六線拼縫機相關零件的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都很高。剪刀的銷量也很可觀。相關輔助裝置也在崛起,比如雅諾的飛索牌繃縫機自動切線裝置。
在深圳縫制設備零部件企業中,不得不提深圳市潔王精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其“大潔王”去污系列產品獨領市場風騷好多年,年產值愈億元,在安徽天長設有分工廠。后起之秀新典主要生產的零部件有針位組、壓腳、拖輪組等,以前主要為耀瀚、坤倫等臺資企業代工,2011年起開始做自己品牌。隱形冠軍深圳市大德利五金塑膠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按鍵開關、溫控開關等,在日本、臺灣客戶中享有很高的信譽。佼佼者深圳市大德利五金塑膠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兄弟系列機型的整套五金件、緊圈、銷、沖壓件、塑料件、挑線桿等。除此之外,還有主生產臺板、腳架、衣車斗的日東升,主生產多針機打褶器、針位組及拖輪的創偉鑫,主生產拉筒的圭鑫以及主生產壓腳的向前進等零部件企業,分工明確,各有千秋。
依托深圳電子產業的優勢,近年來,深圳縫制設備電控產業的發展勢頭也十分迅猛,代表企業有歐迪寶、積聚、斯邁迪、山龍等。歐迪寶主攻厚料機,產品吃厚能力很強。積聚主攻單軸電控系統,主要與上海富山配套,年產量一度超過10萬臺。斯邁迪主攻特種機多軸電控系統,發展勢頭良好。山龍主攻刺繡機電控,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
縫紉
2000年前后,深圳縫制設備產業縫紉設備整機生產開始起步。遠成是最早生產整機的企業,以生產削皮機起家。大地利1998年開始籌備整機生產,2001年出產品。2002年,金利特種繡縫紉機面市。據悉,目前深圳比較有規模、有注冊品牌的整機企業大約有二三十家,如遠成、大地利、雅諾、金利、日東、維祥、愛諾超誠、千美等。七八個工人組裝一個品種,沒有工商登記的小作坊也不在少數。據悉,8B高頭車的月產量超過100臺,大多由小工廠組裝售出。與零部件企業一樣,深圳縫紉設備整機企業的整體規模也不大,年產值幾千萬元,遠成年產值曾經過億元。
“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是深圳縫紉設備整機產業最突出的特點。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各品種一應俱全,“深圳寸土寸金,不允許行業企業生產大路貨,不能走規模擴張的路子,必須專而精,主打有特色的產品”,楊賽國如是說。據其介紹,當地生產的雙針機、多針機、花樣機、特繡縫紉機、筒式繃縫機等質量做得相當不錯,多針機、特繡縫紉機等引領技術潮流。深圳制造產品基本都定位中高端,要比國內同類產品貴幾百元。
代表企業有:兄弟系列雙針機、套結機獨占鰲頭的大地利;特繡品種齊全、質量上乘的金利;向制程方案提供商轉型的雅諾;主打特繡縫紉機的日東(品牌金工);專注拼縫機的千美;主攻多針機的維祥(品牌村田);主要生產兄弟系列電子花樣機和電子套結機的愛諾超誠;主打厚料機的肯特等。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