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彈性面料跳針的成因及排除方法
用普通縫紉機(301線跡)縫制具有彈性的薄軟面料時,按常規的調試定位,容易產生跳針故障。排除它需要同時考慮多個因素,以適當超越常規的定位方法來加以處理,才能滿足縫制需要。
以縫制彈性面料為主的工廠,可在機器選型時,選擇縫薄料(針織類)機型,若再有針、齒同步送料的加入,便可以產生很好的縫制效果。事實上,大多縫制企業都采取一機多用的對策,隨時根據產品變化,對機器進行某些具有針對性的組合調試來滿足縫制需要。這對維修人員來說,卻需要耗費很多精力。
縫制設備跳針故障原因(以鎖式線跡為例),總的可歸納為兩個大類:一是直針線環不能形成或形成不良,二是旋梭(線鉤)不能實時、準確進入直針線環。在實際維修過程中,就是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解決好有利于線環形成和穩定的各種條件,解決好旋梭(線鉤)能夠準確的進入直針線環的關聯條件,且不對縫線造成任何損傷。任何一個條件的缺失都可能產生跳針故障。
1 、 影響直針形成線環的因素
(1)彈性面料。由于彈性面料軟而薄,又具有很大的伸縮性,當機針進入縫料時,機針尖向下的穿刺力和機針周圍與縫料的摩擦力作用,使縫料下陷,并帶入針板孔內。當機針上升時,縫料又隨著機針的上升而上升,抵消了線環形成所需的機針與縫料的摩擦條件,導致機針在正常的回升量情況下,不能形成正常線環。
(2)針板孔太大。因缺乏必要的對縫料支撐作用,機針下降時縫料下陷度增大,同樣對線環形成不利影響。
(3)使用機針太粗。機針太粗時,機針下降與縫料的摩擦面增大,回升時縫料隨機針上升幅度也大。
(4)壓腳容針孔太大。縫料隨機針上升的幅度也變大。
(5)送料時間太晚或送料牙太高。當機針尖進入縫料時,由于送料牙處針板上方較高的位置,縫料在送料牙的支撐下,與針板平面之間產生騰空狀,并隨著機針一同上下,同樣不利于線環的形成。
2 、 旋梭尖(線鉤)不能進入直針線環的因素
(1)旋梭尖與機針重合時側面間隙距離太大。
(2)旋梭尖與機針重合時旋梭尖所處機針孔上方尺寸太高或太低。旋梭尖與直針交匯時,距機針孔太高(勾線時間早),直針上升量小,導致線環形成小、不夠飽滿,不利于旋梭尖可靠進入;距機針孔太低(勾線時間晚),直針上升量過大;又會因為線環比較理想,旋梭尖未能到達機針中心,進入線環。由于縫線的彈性、捻度等因素影響,使線環出現偏轉,也會產生旋梭尖不能可靠進入直針線環的問題。
(3)旋梭尖損傷、禿尖、毛尖或角度不良,同樣不利于旋梭尖準確、可靠進入線環,且還會對縫線造成損傷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