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產業發展歷程:向品牌要價值
7月26日,也就是倫敦奧運會開幕的前一天,在人潮如涌的倫敦西區南莫爾頓街(SOUTH MOLTON STREET),波司登倫敦旗艦店盛大開業運營。創始于1976年、中國最大品牌羽絨服運營商波司登,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出華麗的中國時尚處女秀,開啟了中國服裝品牌在海外一線城市設立旗艦店的先例。
據了解,波司登倫敦旗艦店與歐洲總部所處的南莫爾頓街是倫敦西區的黃金地段,它正對著名的牛津商業街,處于三條街的交叉口,并臨近年客流2400萬人群地鐵站,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去年6月,波司登斥資2005萬英鎊購入了這幢位于南莫爾頓街28號的物業。經過一年的改造裝修,該物業被建成一座7層大樓,其乘風破浪巨輪式造型在周圍眾多的品牌店中十分搶眼,已成為地標性建筑,其中,400多平米是波司登男裝和羽絨服的旗艦店,而上層的辦公樓則被開辟成波司登歐洲總部。這表明,波司登的眼光不僅在倫敦、在英國,更看好廣闊的歐洲版圖。
對此,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高德康表示:“在波司登的戰略規劃中,四季化、多品牌化、國際化三足鼎立。作為行業領軍品牌,波司登敢于走上國際競爭舞臺,用高端的品牌形象、高質量的產品、大面積的零售終端,探索符合中國品牌的海外擴張之路,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積累更多的經驗。”
一天之后,即倫敦奧運開幕日,另一個來自中國的服裝品牌再次讓人們眼前一亮。
作為“中國商務日”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服裝企業依文集團受英國政府的邀請,在英國商務官邸蘭卡斯特宮(Lancasterhouse)以“和”為主題向世界呈現了一場凝聚中國文化價值的時裝盛宴。北京奧運開閉幕式核心小組王潮歌導演、世界冠軍聯合會的奧運冠軍代表田亮和楊威,中國商界領袖柳傳志、馬蔚華、俞敏洪、朱新禮、曹國偉、汪潮涌、劉積仁、苗鴻冰,知名小提琴家呂思清都親自登上舞臺,共同演繹了中國時尚的魅力。
有評論指出,這不僅是中國品牌以國際化的時裝語境深入影響西方世界,更是一次全球矚目的高層次經濟文化交流活動,中國品牌將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主力代表,以中國獨有的創造力向世界呈現自己的文化價值。
事實上,上述品牌只是大批正在不斷崛起,做大做強,走向世界的優秀中國服裝品牌的縮影。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的十余年來,一大批自主服裝品牌應運而生并茁壯成長,他們成為了中國服裝行業的生力軍,也成為了這個行業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從“服裝大國”邁向“服裝強國”的急先鋒。
“大國”尷尬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服裝都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尷尬:雖然頂著“服裝大國”的帽子———服裝產量世界第一,服裝出口量世界第一,但卻不是一個“服裝強國”,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中國服裝缺少品牌附加值,缺少品牌競爭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曾不無遺憾的談到過國際上的一種說法:提到德國的產品,想到的是質量;法國的產品是時尚;而說到中國的產品,想到的卻是便宜。
“35美分留給中國企業,20美元裝進外國公司的腰包。”據說,這就是中國制造一個芭比娃娃的利潤分配。這種分配印證了國際產業鏈中流行的“微笑曲線”:研發、生產、流通諸環節呈兩頭高中間低的形態,大體呈“V”字型,很像人笑時嘴的形狀。
對于中國服裝業而言,這一“微笑曲線”同樣適用:服裝業的利潤主要集中在新品開發和品牌開發上,中間的生產環節利潤僅占整個服裝產業鏈的20%,而全國數以萬計的服裝企業都擠在中間環節爭搶“蛋糕”。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服裝行業很早就認識到了這方面的不足,不管行業組織還是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都在通過各種努力不斷打破品牌弱勢的尷尬。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