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之要——以溝通的次數打動顧客
營銷業有句俗語:“營銷是一種數字游戲”。意思是說,你的營銷業績與你溝通的次數成正比,你的顧客、潛在顧客和你溝通的次數越多,人家產生購買行為的概率越高。
知識歸知識,技巧歸技巧,你不下功夫加強與顧客的溝通,再好的技巧也都是空中樓閣。就像練武功一樣,各種套路再熟,如果基本功不扎實,站都站不穩,也只能落得個“花拳繡腿”,好看不中用。要取得營銷大師那樣的成功業績,最根本的還是得一封封信地寄,一個個電話地追,一次次地跑。
“數字游戲”的意義在今天顯得更為突出。最近的各種專業調查表明,平均起來,達成一筆銷售的溝通次數需要12次之多,這也是商品豐富、媒介發達給營銷提出的挑戰。在商品不夠豐富的年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兩相對照真是今非昔比。不過,希望在于同樣的調查地也揭示出,大多數的營銷人員在“12次”之前就放棄了,這就是你的機會均等所在!(文/郭漢堯)
營銷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與你最有希望的潛在顧客反復不斷地展開溝通攻勢。為什么這么說呢?
假如說,你向最有潛力的500個新顧客發出了營銷電子郵件。當時會有多少人積極回應、發生購買行為呢?肯定很少。那么,這500個潛在顧客中,會有多少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呢?答案是:很多很多!因為,其中不少人可能對他們現有的同類產品或服務不滿意,不少人可能需要增加購買更多的同類產品或服務,還有不少人可能暫時沒有開支計劃、但在未來肯定會消費……等情況,都是你產品或服務契入的機會。
你的第一封營銷函件,就如同一顆希望的“種子”,第二封、第三封以及其他形式的營銷行為,則是促使這顆“種子”健康成長的陽光、空氣、水分。在你持續的營銷行為的滋養下,這顆“種子”必然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么一天!
所以說,系統規劃下的持續營銷攻勢將獲得豐厚的回報,它的奧秘就是利用人們消費行為中的一個基本特性——變數,問題是你如何最好地執行你的溝通營銷戰略。比如說,你會不會利用一些營銷高招做“催化劑”,加速你贏利“種子”的生長過程?
溝通的形式當然以面談為最佳,不過除非是一些價值高昂的產品或服務,多次的“一對一”交談不具有操作性,投入產出比不劃算,這給電子營銷、直郵的方式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無論是哪種形式都各有其利弊,最佳的策略當然是互相配合、整體展開。大體上,可以先以電子郵件和直郵鋪路,電話跟進,如果還未能成交,最后是面談。當然這個程序只是個大體規律,具體起來千變萬化,不可機械套用。
電話、面談營銷的技巧,傳統營銷界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著述甚豐,這里要呈現給你的,是一套高效的、層層推進的“種子”催化郵件營銷方案。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