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鞋信息化 風云激蕩二十年
兩化融合,是中國制鞋業信息化歷史必然
黨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十七大提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2010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作會議指出“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成為全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核心推動力和加速世界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制造業的發展已經烙上鮮明的時代特征,制造業信息化隨著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而不斷創新,已經成為制造業推進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重要手段、整合資源打造全球產業鏈的有力工具、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途徑”。兩化融合已經成為“十二五”期間產業轉型的必由之路。
為更好地推動制鞋行業兩化融合發展,工信部今年對包括制鞋在內的18個行業進行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并于今年8月9日指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在溫州舉辦了制鞋行業兩化融合培訓交流會,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制鞋行業兩化融合發展現狀,促進企業對國家在兩化融合政策等方面的掌握,提高企業對兩化融合的重視程度,指導制鞋企業兩化融合具體操作。筆者全程參與了這次交流會。
定義:制鞋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
制鞋信息化,廣義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鞋企管理的信息化(包括ERP管理系統、數字化倉存物流系統、電子商務系統),二是鞋企生產制造的信息化,主要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在皮革制品產品設計階段,主要完成設計任務規劃、概念設計、結構設計、詳細設計、結構優化設計、工程設計等。如果借助計算機來完成這些任務,就稱為 CAD);計算機輔助制造系統( 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System,在生產加工階段,要完成數控編程、加工過程仿真、數控加工、質量檢驗、產品裝配等。如果使用計算機來完成這些工作,就稱為CAM)。管理的信息化已被眾多鞋企所接受,ERP、電子商務等也在鞋企中得到一定普及和應用。
狹義上指,制鞋本身的信息化(主要集中在樣板設計、放碼、智能排版排料、數控切割等環節,以及后續針車、成型、后工序等自動化完善過程),就是應用CAD/CAM集成技術來創造更具附加值的個性化產品,縮短產品從設計到投放市場的周期,使工藝標準化,管理透明化,簡化流程,減少用人數量,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省物料耗費,間接地降低了企業的成本。
我國制鞋產業目前有五個鮮明的“軟肋”:缺乏有影響力的國際品牌、出口產品附加值低、沒有形成國際營銷網絡、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信息化水平不高。日前,在國家號召、行業指導下,全面提高鞋企生產制造的信息化水平提上日程。
同時,CAD與CAM系統的應用也是順應全球制鞋業訂單變化趨勢的必然選擇。隨著制鞋業訂單日趨多元化(不僅量少而且批次多),款式多樣復雜,對鞋款的產品質量多樣要求,傳統的制鞋生產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這種訂單模式。加快鞋類產品生產速度及加強鞋類生產的多樣性已經成為鞋類生產企業一種生存的需求。CAD和CAM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可以讓鞋業研發人員專注于鞋的設計與研發。高水平的研發才有可能提高鞋類的質量與產品的附加值,并為國際品牌的塑造建立起產品基礎。而這個過程就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過程。當產品的附加值、企業的創新能力提高時,中國鞋業的國際品牌塑造,國際營銷網絡的建立就有了堅實的基礎,進而才能幫助制鞋企業接到更多訂單、擁有“議價權”,掌握“生死命脈”。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