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御寒 服裝業日子比紡織業好過
不久前,82家紡織服裝公司公布了今年三季度財報,其中有68家實現盈利。單從此數據看,紡織服裝行業似已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
“本來準備休年假的,看來要泡湯了。”江蘇常熟一家經編企業車間負責人許強(化名)“十一”之后幾乎就沒休息過,連周末也在值班。
在許強的描述中,他所在公司今年的情形為:上半年生意比較淡,最差的是3~5月份,不僅訂單下降兩成左右,生產線也沒有完全打開,開工率基本上是80%;然而,下半年起,訂單明顯多起來。
不久前,82家紡織服裝公司公布了今年三季度財報,其中有68家實現盈利。單從此數據看,紡織服裝行業似已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
然而,剛閉幕的廣交會的數據顯示,紡織服裝成交下降15.5%,從大類商品訂單情況看,除家用紡織品訂單和男女裝同比為增長外,其他類別訂單量環比呈較大幅度下降。
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紡織服裝行業正經歷一個不斷優勝劣汰、兩極分化的過程。
“兩極”趨勢
“十一”之后,許強所在公司開始滿負荷生產。
據他預計,這種情況會持續到年底。全年預測,公司業績可能與去年持平,雖然國內總體增幅不大,但出口業務比去年約增加了20%。
由于較高的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率,以及獨特的產品性能,經編業一直被譽為紡織行業中的高地。許強供職的這家企業是經編業中規模較大的一家。因此,在行業整體低迷的環境下,他們公司情況相對較好。這是最讓許強感到慶幸的。
但不少企業并沒有那么樂觀。
位于浙江湖州南潯區重兆絲綢工業園區內、以生產絲綢與面料為主的一家企業,中等規模,2008年前在業內還小有名氣,每年能保持一定速度增長。不過,自金融危機之后,該企業日子就越來越不好過。今年,這家企業的負責人王女士還產生過“關廠”的念頭。她說,以前公司有上百臺絲機,現在連50臺都不到,賣都不見得能賣出去。“各種成本在上漲,公司完全沒利潤,貸款利息又高,庫存多,訂單也沒有可持續性,今年虧損是鐵板釘釘的事。”
這是兩家比較典型的企業,也是今年,尤其三季度以來,紡織服裝行業兩極分化的一個縮影。根據紡織服裝行業公司公布的今年三季度財報.
,雖然有68家上市公司實現盈利,但實現業績增長的僅為43家,其余企業雖實現盈利但增速出現下滑。
還有一個明顯的現象是,上游紡織企業大多不如下游服裝企業,服裝企業中,運動休閑類的企業又不及品牌服裝企業的情況好。
以前三季度凈利潤居紡織服裝板塊之首的雅戈爾(600177.SH)為例。這是一家典型的“多元化”公司。2009年,雅戈爾地產業務在公司整體營收中的占比達42%;2010年雅戈爾地產業對營業總收入的貢獻高達47%,幾近半壁江山。
但受累于始于2010年下半年的“史上最嚴厲的地產調控”,2011年雅戈爾總營收同比下滑20.49%;凈利潤同比下滑34.03%。雅戈爾因此也多次對外宣稱回歸主業,并稱服裝本來就是主業。
中金公司對雅戈爾的研究報告稱,紡織服裝板塊業績同比增長30%。由此可見,“回歸”主業后,服裝業務的增長目前已明顯占據優勢,而此前一度拉動其增長的投資和地產兩項業務,已漸漸褪下光環。
中金公司的報告還顯示,雅戈爾自有品牌服裝業務增長和收回服裝板塊少數股東權益是主因;紡織和服裝代工業務繼續收縮;自有品牌服裝業務收入前三季度增長13%,占紡織服裝板塊收入的比例同比提升至74%(2011年51%)。
根據汪前進的分析,事實上,不是大企業的訂單出現問題,而是低端訂單產生轉移,中小企業原來主要是做代工的,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相比,競爭優勢越來越弱。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