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的升值 勞動密集型企業亟需轉型
核心提示:面對人民幣的持續升值,我省許多出口企業的老板皺起了眉頭,雖然9月份我省出口已經止跌回升,但此時遭遇人民幣連續升值,這對正在回暖中的外貿出口企業,尤其是對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無疑又是一個頭疼的難題。
在連續12個交易日漲停板以后,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僅在10月份就沖高了近3%。面對人民幣的持續升值,我省許多出口企業的老板皺起了眉頭,有些企業不得不放慢了接單的腳步。
雖然9月份我省出口已經止跌回升,但此時遭遇人民幣連續升值,這對正在回暖中的外貿出口企業,尤其是對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無疑又是一個頭疼的難題。
影響 傳統出口企業利潤受到影響
湖北美爾雅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克國最近有點頭疼。
李克國說,以其所在的服裝出口行業為例,從接到訂單到最后結算,周期一般都是3-6個月,所以該公司整個下半年的訂單,一般都會在6月份前后與客戶簽訂,人民幣升值直接影響了企業利潤。
“按6月份匯率最高點6.38計算,如今只有6.2左右,直接匯率損失就有3%。”按目前匯率估算,公司下半年約有2000萬美元的出口回款,直接經濟損失價格在300萬人民幣左右。這不是該企業第一次面臨這樣的考驗。以2008年為例,當年人民幣全年升值12.66%,該公司總出口額雖然達到4700萬美元,但由于匯率損失過大,公司當年已接近虧損臨界點。
應對 高科技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值
武漢亞格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榮介紹,“這一波人民幣升值過后,企業的總利潤損失不足5%。”該公司生產的激光治療儀全部都是自主研發,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利潤率比較高,所以該企業對匯率的變動基本上“免疫”。
張家榮建議,低附加值的出口企業規避這些風險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強研發能力,努力提高產業的附加值和利潤率。
武鋼國貿的經驗也值得外貿出口企業借鑒。在出口方面,如果確定人民幣升值,在簽訂出口合同時,武鋼會提高銷售單價,以彌補在收到出口貨款時因人民幣升值而造成的匯兌損失。
而無法提價的中小企業,更多的是采取“以大化小”和“提前出口,提前收匯”的方式。將大單拆分為多個小單,縮短交易周期,盡量降低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
省商務廳 對出口結構影響不大
省商務廳有關人士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是長期緩慢升值的延續,必然對湖北出口企業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尤其是服裝、輕工藝品、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不過,人民幣升值對我省整個出口結構的直接影響不大。
人民幣連漲帶來的壓力逼迫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具有知識產權、技術含量的產品更能應對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