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到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好時機
在18日舉行的“中國CEO高峰論壇”上,與會人士表示,未來三到五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期。企業家要抓住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最好的時期,來擴大在國外市場的影響。但是,到海外投資必須要設立有效的追蹤機制,但現在確實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好時機。
原國家商務部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表示,未來的三到五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期。但是,在WTO框架下,還應該加大國際合作。他同時建言企業家:一定要抓住中國新興產業未來重新布局的關鍵時刻,發揮企業家作用,特別要重視二三線城市的新興產業所帶來的機遇。
此外,魏建國表示,要抓去當前走出去最好的時期,擴大中國企業在國外市場的影響。企業走出去不求做大做強,但應該做精做強。
在《世界知識》出版社總編輯、外交部原大使沈國放看來,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且日益政治化、地緣政治矛盾加劇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家應該要認真的分析。他同時表示,到海外投資必須要設立有效的跟蹤機制,這樣可能還會有比較好的回報,但“現在確實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好時機,希望大家抓好這個時機。”
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表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要加強規則意識,“如果沒有對所在國家的法律規則進行深入準確的了解,倉促走出去,會直接受到法律的阻礙,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會血本無歸。”
“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中國經濟遇到拐點了,不可能再像過去30年一樣保持高增長,另一種是中國經濟現在到了崩潰邊緣,對這兩種觀點我都不贊成。”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會長劉福垣表示,“我覺得現在僅僅是一個倒春寒。”
他同時建議企業,要明進退、練內功,重新給自己定性定位定功能,并提出要抓住幾個“中”:抓住中小城市、中部地區、中檔產品以及中間階級。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呂隨啟表示,現在面臨的世界經濟形勢從總體上來看,應該是謹慎樂觀的,因為主要的發達國家實際上是在好轉。但是從我們自身來看又不能盲目樂觀,因為只有中國面臨獨一無二的結構調整問題。
他同時表示,我國貨幣政策的空間非常小,“如果貨幣政策從現在放松,通貨膨脹有可能死灰復燃;如果貨幣政策進一步從緊,宏觀經濟下滑的趨勢又有可能無法遏制。”
此外,呂隨啟表示,政府要出面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應該想一些其他能夠配套的比較系統的一些辦法,能夠研究一些針對中小企業的需求更加吻合的一些金融創新的工具,然后從制度上給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好的信用擔保的體系等。對企業而言,更好地利用市場,更好地利用融資體系,想盡辦法拓展融資渠道,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