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皮革企業寒冬訴苦:價格漲了銷量低了
冬天來了,眼下正是皮貨熱銷的時候,但是記者獲悉,為人們阻擋寒風的皮衣卻無法為其自身“御寒”。
“還不如去年,今年外貿市場不好。”連日來記者采訪河北省部分皮衣廠商時聽到這樣的感嘆。
第四屆中國(石家莊)皮革裘皮博覽會于11月18日—20日舉行,400多個標準展位基本滿場,來自河北省辛集、無極、張家口、故城的皮革、皮草企業到場參展。
去年的皮博會上,記者就曾經對皮革皮草企業進行調查,結果是國內國外市場一片寒意。
一年過去了,如今這些參展企業的生意是破冰見暖,春日融融?還是冰凍三尺,寒意未解?
寒流:
一些外商交了定金后就消失了,歐洲市場萎縮得最厲害
劉俊峰來自張家口陽原的一個皮草企業,這家企業的生產規模和出口量在當地都是響當當的。
這么好的企業今年也遇到了“不順”。“我們企業的出口額今年下降很多,有一部分長期合作外商甚至"中途"消失。”他說。
劉峻峰所在的企業所產裘皮大衣都是外銷,歐洲、亞洲是他們的主要市場,國內市場還沒開拓過。
他說,每年的一、二月份是外商下訂單的月份,按照行規,客商下訂單時會先付30%的定金,其余貨款待交貨的時候支付。“沒想到有的客商一、二月份給我們繳付了一部分定金后就沒下文了,我們曾經打電話過去,沒想到已經聯系不上。“連定金都不要了,這說明他們的公司已經倒閉或者說當地實在是沒市場了真正要了這些貨也賣不掉。像這類消失了的客戶占到下單客戶的3%-5%,他們主要來自歐洲。”劉峻峰說。
沒有中途散伙的合作商今年訂貨量也不高。“每年的9月份是追單補貨的時候,今年的追單量不足,只有50%-70%的公司繼續追單。”劉俊峰介紹。
據他介紹,一直以來,他所在企業的外銷市場中市場份額最大的是日本和韓國,其次是歐洲,美國的量最小。今年以來,美國市場受影響不大,韓國出口正常,影響最大的就是歐洲的希臘、德國、英國。“歐洲市場萎縮得最厲害。”劉俊峰接受記者采訪時也這樣說。
李峰是原來河北省外貿公司的員工,憑著便利熟悉的渠道,這幾年他做起了出口代理生意。“今年出口不好做,比去年差。我們平時的走向主要是日本、韓國、歐洲、意大利。今年歐洲市場萎縮最厲害,成交的單子中大單也不多,多數是幾萬美元一單。”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