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及原因
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受后金融危機以及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在經營方面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困難,引發了諸多經濟和社會問題。中小企業由于企業規模的原因,社會資源相對較少,與商業銀行較高層次管理部門的信息交流較少,導致了獲得貸款的難度加大。
為深入了解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現狀,今年7月以來先后赴東莞市、佛山市南海區、中山市進行了實地調研,共走訪28家企業,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并與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和部分企業進行了多次座談,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對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現狀及原因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一、當前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現狀
(一)融資數量需求難以滿足
根據調研資料(圖1),自2008年以來,商業銀行對于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總體來說趨于上升趨勢,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相當旺盛。加之產業轉型升級的資金需求數量非常龐大,廣大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仍難以完全得到滿足,由于人民銀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導致銀行體系內提供的流動性受到限制。
據佛山市南海區一家從事電池生產的企業介紹,為了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的利潤水平,2011年企業計劃融資1700萬元進行生產線的改造,而過去一直合作關系良好的銀行表示,由于受宏觀調控的影響,銀行只能提供800萬元的貸款,在企業缺乏其他融資渠道的情況下,只得放緩技術升級的步伐。另據一家從事自行車生產的企業介紹,在目前的情況下,企業已經完全無法從商業銀行進行融資,而企業面臨的大量訂單則急需資金擴大生產規模。根據調研掌握的情況,在我國現現行的金融體系下,商業銀行和信用社仍然是目前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圖2),而商業銀行嚴格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必然對企業的抵押資產有較高的要求,但由于珠三角地區的中小企業生產用地大部分為租賃經營,且企業自身的固定資產估值不高,缺乏銀行認可的抵押物,在商業銀行的融資顯然面臨很大的困難。在股東無力追加資本的前提下,商業銀行融資來源被阻斷,必然導致私人借貸的興起,從而推高民間融資的成本,由于民間融資自身的脆弱性,長期看來也埋下了很深的隱患。
(二)融資成本較高
調研發現,伴隨著融資數量需要求難以滿足出現的,是企業的融資成本的水漲船高,高昂的資金成本大大超出了眾多中小企業的承受范圍,成為許多企業面臨的主要融資難題(圖3),由于部分中小企業自身利潤水平較低,過高的融資成本使其放棄了貸款。如東莞世界鞋業總部基地表示,當前銀行貸款的年利率最高達20%,而大部分制鞋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5%―6%,如此高的融資成本讓大部分中小企業望而卻步。另據中山一家經營狀況較好的合資電氣生產企業介紹,企業雖然今年尚能在銀行正常融資,但是較去年同期相比,利率也提高了30%左右。同時,當前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催生了民間借貸和地下金融市場的“繁榮”,造成金融市場一定程度的混亂,如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年期貸款的基準利率為6.31%,按照法律規定,利息高于同期基準利率4倍就屬于高利貸,即一年期貸款的利率不可高于25.24%,但是目前企業的民間借貸利率遠遠高于這個水平,部分尚有能力在銀行進行融資的企業表示,在對銀行貸款進行還舊借新的間隔期所進行的民間借貸利率,甚至達到年利率150%的高位,極大的加重了企業的財務成本。
大量的非金融機構,在利潤的驅使下,脫離主業經營,大量從事企業短期融資和高息資金借貸等活動,嚴重的干擾了金融秩序,一旦資金流動鏈發生斷裂,必然引起大規模的經濟動蕩。在調研的161家企業中,共69家企業反映由于資金成本過高,只得放棄貸款。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