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如何破解高庫存難題?
本期話題
服裝企業的高庫存問題似乎在今年集中爆發。不少企業頻密低價促銷,而相關機構的調查顯示,如果全國所有服裝企業生產線集體停產三年,穿衣也不會成問題。目前服裝行業的庫存問題有多嚴重?如何清理庫存才能不傷及品牌?記者請業界專家來共同探討這個話題。
本期嘉賓
鞋服行業獨立評論人、
零售業信息化及電子商務觀察者 馬崗
長城基金服裝行業研究員 儲雯玉
廣州格風服飾有限公司副總裁 林淑玲
本期主持人
南方日報記者 于冬雪
實習生 黃薈云
多數企業庫存比往年高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服裝行業的“高庫存”問題?這是否為普遍性的問題?
馬崗:目前高庫存可能是一個大面積爆發的現象,但還不能說成為普遍性問題,因為并不是所有品類都存在這個問題,它速度的蔓延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服裝的市場是一個細分的市場,有中老年服裝、兒童服裝、運動服裝、休閑服裝等,我們看到一些品類的服裝庫存大,但并不代表所有的服裝都存在高庫存問題,一些企業甚至還存在缺貨的現象。一些面向大眾消費群體的品牌庫存確實比較大。
林淑玲:我不敢說是普遍現象,從目前我得知的消息來看,今年大家的庫存都比去年略高,但還沒有到被庫存撐死的地步。一些上市的品牌的庫存量是需要公開的,可能真的存在高庫存的問題。至于說的庫存夠穿三年,我們公司服裝并沒出現這種問題,而廣東地區的其他品牌似乎也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在服裝行業里,有些服裝是比較時裝化的,有些產品比較常青,可能一些休閑品牌的常青款會有較多庫存。
儲雯玉:從我調研的情況來看,今年服裝行業的庫存的確比正常年份要高,很多企業一直處在去庫存狀態。我認為,這種高庫存的情況至少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主持人:您認為導致高庫存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儲雯玉:這跟服裝行業發展模式比較粗放、過度依靠開店擴張和提價的方式來謀發展有很大關系。提價的方式雖然會給企業帶來高利潤,但是會損傷消費者的積極性。
從服裝企業的經營模式來看,早期很多企業都是自己開店,隨后采取了加盟模式,這時經銷商需要拿錢去提現貨,產銷的數量就很好監控。然而隨著訂貨模式的引入,很多經銷商往往是提前半年來訂貨,這就很容易造成對市場誤判,從而引起對加盟商盲目壓貨而導致的高庫存問題。當然,也有很多企業是自己對市場盲目樂觀導致的壓貨比較多。
馬崗:造成高庫存主要有內部和外部兩個原因。從外部原因來看,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不是很好,導致中國服裝出口下滑;同時,由于國內物價上漲,勞動力和生產成本的提高使得企業競爭力下降,拿不到訂單。這兩個因素導致我們的外貿下降,這就引起了產能過剩,所以一些企業倒閉。也有一些企業從外貿轉為內銷,從而擠壓我們內銷的市場。
從內部原因來看,我們的大眾服裝品牌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就是同質化。比如我們的運動品牌和休閑品牌,它們產品的款式、營銷渠道、價格都是同質化的,它們的店鋪也大多集中在相同的地段,這加劇了企業間的競爭,也加大了內銷的壓力。這也很容易引起市場飽和,比如市場只能容納5家店鋪,但實際開了8家,所以現在一些企業紛紛在關閉門店。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