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服裝行業調查
在歐債危機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催逼下,珠三角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生存陷入困境,它們該如何轉型?記者在珠三角地區經過多方調查,選取多個代表性行業,試圖呈現出這里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面臨的艱難局面。
廣東省服裝生產仍然保持全國第一服裝生產大省的地位,但已出現負增長,今年以來整個行業都爆發庫存危機。有關調研報告指出,在國際市場低迷、經營成本不斷攀升等因素作用下,廣東服裝企業平均開工率在75%左右,有近兩成企業的開工率不足50%。
訂單驟減企業利潤率僅為3%左右
“現在服裝太難做了,訂單不斷下降,成本越來越高”,小林認為目前是她從事服裝批發3年以來最艱難的時期。
三年前,小林與男友一起租下廣州十三行一個僅5、6平米的檔口,從事服裝批發生意。
廣州十三行是清代設立于廣州的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現在則是廣州一個有名的服裝批發中心。到過十三行的人都用“打仗”來形容此地的場面,操著各地口音的人來去匆匆,打包批發的大包大包地運走貨物,小個體戶幾件幾件地拿貨。
但是現在,不少檔口店主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
下午三點,小林已經從十三行的檔口回到位于廣州白云文化廣場附近的家。她告訴網易財經,下午兩點就收攤了,生意沒以前好,來拿貨的人也少了。小林從事T恤衫批發,自己設計,以自產自銷模式經營檔口。入行前兩年,生意還過得去,今年則漸漸艱難了。
小林告訴記者,過去在旺季的時候,一個月會推出將近20款新T恤,一個爆款(熱銷款式)可以賣一兩萬件,但是現在的爆款能賣出幾千件已經算銷路不錯了。內銷訂單下降,外貿的銷路則更慘淡。過去,平均每個月都會接到一兩單泰國的單子,每個單子拿貨量在300-400件,而現在的泰國單子一般不超過100件,而且并不是每個月都能接到單子。
小林檔口訂單下滑并不是個例,記者了解到,十三行不少檔口的生意都清淡了不少。廣州一家服裝加工廠負責人李先生向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特別差,下半年的情況稍微好轉,但仍是不理想。佛山一服裝工廠負責人江先生則表示,今年以來單子漸漸少了很多,感覺整個服裝市場在衰落。
中國服裝協會前不久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服裝出口數量已連續13個月負增長。1-9月,我國14328家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增幅從年初的13%降至10%左右,低于近兩年來的平均水平,利潤率也從年初的6%降至5.09%。
根據中國服裝協會測算,加工出口低端產品的中小企業平均利潤空間僅為3%左右,利潤的壓縮使得服裝訂單向新興經濟體轉移更加明顯。
銷售低迷行業全面爆發庫存危機
銷售低迷也導致庫存危機蔓延整個行業。前不久,十三行有將近8個檔口突然同時關掉了。這些商鋪都歸屬同一個老板,由于庫存積壓過多,資金周轉不濟,不得不關門歇業。
記者了解到,十三行一檔口老板今年上半年趕制了一批皮衣,本希望今年冬天大賺一筆,但是由于銷量不好,目前積壓了4萬件皮衣在倉庫。每件皮衣的成本在100元左右,該老板光皮衣庫存就凍結了400萬資金。加工廠的加工費目前仍未結清,該老板很無奈地表示,錢是沒有了,希望可以用皮衣庫存抵加工費。
國金證券一份紡織服裝行業研究報告稱,2012年以來紡織品服裝零售行業爆發了全面的庫存危機,標志著行業進入了轉型期,本質原因在于市場空間有限,高速外延增長難以為繼,但企業的經營模式仍停留在規模化擴張的慣性里,兩者之間的沖突導致企業新增門店的銷售低于預期,諸多新增門店的庫存累積超過了放緩的消費需求所能承擔的范疇,進而升級為干擾企業正常運營的危機。
庫存的問題,是現在從事服裝行業人的心頭痛。小林向記者表示,今年2月份到現在,檔口也累積了一些存貨,數量在1.5萬件左右。每件T恤的成本如若平均在20元左右,小林檔口就有30萬資金壓在存貨上。她無奈地說,只能看明年是否能消化掉。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向網易財經表示,庫存問題使服裝企業產生很大壓迫感,若降價銷售則可能血本無歸。
除了庫存重壓外,用工成本不斷攀升也成為服裝行業面臨的難題。由于服裝行業有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趨勢,許多務工者在家鄉實現就業,外出務工者漸漸減少,造成廣東服裝行業招工難的問題。
一些小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招人很難,都要“哄”工人上班了。據了解,在旺季時節,廣州的車衣工人多得可以月入萬元,少則六七千元。
小林廠子里工人的工資相比過去兩年增加了上千元,另外檔口租金也是年年上升,這讓她的生產成本不斷飆升。“現在每件T恤的成本相比去年增加了10%-15%,主要是用工成本提升所致。”小林說。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