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逆周期擴張
在全球經濟進入蕭條期的這些年頭,中國企業在歐美企業并購市場“成功抄底”的案例并不鮮見。這些規模不等、行業不同、形式不一的并購證明:逆周期擴張是一種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戰略舉措。如果說早些年上工申貝對杜克普阿德勒、杰克對拓卡奔馬的“并購”,是對國際資源的整合,那么近期標準“入主”海菱,則是對國內資源的配置。就其本質而言,上述當事企業都是在某個特定的時期,通過逆周期擴張,獲得了一個提升自身價值的機會。
從去年11月開始,傳出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標準,下同)對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即海菱,下同)縫紉機業務及其產品進行整合的消息。其后,因上市公司規則所限,整合的過程進入了靜默期。前不久,在標準股份召開的供應鏈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確認標準入主海菱已進入倒計時!
眾所周知,標準與海菱,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情結。此番標準將海菱納入旗下,當事雙方將其視作殊途同歸和水到渠道,換言之,就是緣于歷史淵源的可能性,在特定背景和條件下,已經具有了可行性。標準取得目標企業第一大股東地位的形式和途徑可能并不為外界所十分關注。但是,入主海菱,作為標準在縫機行業經濟下行周期中的一項重要決策,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逆周期的擴張,對企業乃至全行業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現下說擴張,尤其是說逆周期擴張,可能會引來眾多的質疑。但問題在于: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對蓄勢待發、蟄伏待機的企業而言,這正是一個提升自我價值的好時機。作為真正的價值發現者,應該而且必須敢于和善于逆周期擴張。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在或許是行業真正具有潛質企業的歷史最好擴張期。
從概念回到現實,我們同樣看好標準入主海菱的前景。是擴張還是收縮;是做大做強,還是做精做專,看似對立,其實不然。逆周期擴張,關鍵是看擴張的合理性,特別需要提及的是被并購企業的品質及其對并購方戰略整體的長遠影響。盡管從資本層面來講,并購雙方需要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依據歷史和預期績效來確定其合理的交易價格,過程或許并不輕松。但是,就海菱這個特定的目標企業而言,其產品特色和市場地位,包括它的規模效應和技術底蘊,對專注主業的標準的現實貢獻和潛在價值,都是全行業所有目共睹的。只要正確把握整合的指導思想,輔以適當的整合措施,這次逆周期擴張對標準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無疑是具有重大積極意義的。
與此同時,在這個可能持續時間較長的調整期中,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化,行業內外整合的條件或將逐步具備。對專注主業、志在高遠,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來講,逆周期擴張的機會或將隨之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