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主戰場仍在歐美 2013年出口預期樂觀
當前歐美國家仍是中國制造企業主要的出口市場,外需不足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壓力,人工成本的遞增是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最大原因。在對2013年的預期上,大部分企業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其中燈飾、家電、電子等行業尤為突出。
10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2012中國外貿數據,2012年間中國外貿出口較上年增長7.9%,穩中有升。記者近日在珠三角調研發現,大部分企業表示2012年出口訂單基本持平略有增長,當前歐美國家仍是中國制造企業主要的出口市場,外需不足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壓力,人工成本的遞增是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最大原因。在對2013年的預期上,大部分企業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其中燈飾、家電、電子等行業尤為突出。
一、 出口總額穩中有升 歐美仍是主要市場
據國際電子商務平臺環球市場集團近期發布的《GMC年度盤點——中國制造的2012調研報告》,受訪的近1000家制造企業中,33.5%的企業表示2012年企業出口總額較2011年有所增長,35%的企業表示基本持平。
中山市迪克力照明電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秀娟也對記者表示,2012年間,企業外貿相比往年明顯改善,總營業額與2011年相比,增長將近50%。
在出口市場方面,盡管2012年間歐美市場被普遍認為“需求不振”,但記者調研發現,目前國內制造企業的主要出口市場仍在歐美。
海關總署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對歐盟出口增幅下降6.2%,但對美國增長是8.4%。從累計出口總額來看,2012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是3517.96億美元,而對歐盟則是3339.88億美元,差距并不大。
對此,環球市場集團市場總監魏濤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來形容歐美市場。他表示,盡管目前歐盟需求不振,但還是保存一定實力,企業沒有必要因此徹底灰心。
環球市場集團年度調研報告顯示,受訪企業中,15.9%的企業仍以北美作為重點出口市場,17.0%的企業重點出口歐盟,其次分別為東南亞、中東和拉美地區,分別占10.6%、8.9和8.8%。
據了解,目前以歐美國家作為主要出口市場的企業主要來自家居用品和服裝行業,而出口東南亞地區、中東和拉美地區的主要行業則分別是機械與設備、家具和汽配。
二、 外需不足成主要壓力 人工見漲倒逼技術升級
記者調研發現,外需不足是2012年間中國制造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而人工成本則是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最大壓力。企業普遍表示,企業的人工成本已經占到企業出口經營總成本的20%以上,且2012年人工成本的上漲幅度超過10%。
廣州市毅峰汽配制造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李科表示,目前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主要來源于“三高”:材料高、租金高、人力成本高,而人力成本是企業最具控制權的。企業要生存,就要盡量減少人力方面的支出。
“當前社會是科技社會,制造企業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越高,人力成本就越低,通過技術上的創新改造,可以在保證產品質量和企業正常運營的情況下讓產品成本更低,價格更具競爭力。”李科表示。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