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叩響效率之門
效率,我們不曾陌生
前不久,CISMA2013主辦方公布了展會的主題詞是“品質、效率、智能”。對于效率,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30多年前,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深圳人就將“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并由此創造了“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跡”。如今,“效率”入選對行業未來發展具有導向意義的CISMA主題詞,值得我們對其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解讀,效率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往大的方面說,效率是我國經濟能否成功轉型的突破口。眾所周知,盡管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發展水平落后還是相當明顯的,人均GDP只位列全球百名左右,在結構、效率和機制方面需要進一步改善或提升。尤其是當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跨越了中等收入門檻后,即進入了矛盾多發期的“中等收入陷阱”,即所謂的“瓶頸期”。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難度加大,但社會期望值的上升卻不會因此而止步。此時,只有加快經濟轉型,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才能贏得新的發展動力和空間。一句話,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是決定經濟轉型得失成敗的關鍵。
設備效率才是王道
當然,CISMA2013聚焦效率有著更多的直接理由和具體要求。毫無疑問,作為展會的實體部分,展品即縫制設備的效率應該成為展會的亮點和未來全行業共同關注的熱點。作為裝備制造產業,尤其是縫制機械,所面對的包括服裝業在內的眾多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我國人口紅利窗口即將關閉的當下,對省工省時省力高效率裝備的訴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和迫切。面對這種熱切期待,一年多前,國家有關部門重點扶植的“高效節約縫制設備”項目便應運而生。事實上,從項目承擔企業到全行業,從某一特定產品到各類機種,進一步提高縫制機械工效,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并正呈呼之欲出之態勢,CISMA2013可能就是一個產品效率比拼的大舞臺。
效率,永續創新之源
但是,產品的效率還不是效率所要涵蓋的全部內容。如果說,縫機終端產品效率的直接受益者是其使用者,它所體現的只是一種效應的話,那么效率還應該反映在更多的層面上,即:
作為裝備類產品提供者自身的效率,即轉型升級的效果,同樣值得關注。創新,是近年來我們倍加推崇并身體力行的戰略取向,但有時會出現一些誤解或誤導,譬如,將創新簡單地視同革命性的創造發明。其實,創新的本質即在于提高效率。不管哪個行業,只要能提高效率,都是轉型升級的基本功和發力點,包括技術、制度、管理和經營模式的創新等等。因此,CISMA2013將提供一個重要的契機:自我檢視和反思兩年來全行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工作的成功或不足之處。
再進一步說,企業經濟運行的效率究竟如何,最終必須體現在效益上。投入與產出之比,是對效率最簡捷的定義。在一個完全競爭性的產業中,在一個日趨成熟和理智的行業里,我們需要認真考慮各種活勞動和物化勞動以及資金等各種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規模的比拼到效率的較量,從“做大不賺錢”到“賺錢不做大”,應該成為一種歷史性的進步??梢钥隙ǎ寒?ldquo;效率優先”成為全行業的共同追求之時,做強做精才會真正從口號變為現實。CISMA2013能否預示縫機行業高效率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