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業訂單式發展成紡織服裝業趨勢
近幾年,國內的紡織服裝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增大、發展內憂外患呈爆發式表現,尤其是對于傳統密集型服裝加工企業而言,更是顯得尤為激烈。中小紡織服裝企業的成為輿論的焦點。
毋庸置疑,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各級地方政府部門也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扶持、銀企對接等方式,扶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可以說,這些措施對于暫時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危機,為民間借貸降溫,能夠在短期內起到“退燒”的作用,但更重要、而且更應該引起人們重視的則是“引導和幫助中小企業穩健經營、增強盈利能力和發展后勁。”
從表面看,當前很多中小服裝企業的問題是資金鏈的問題:很多企業的資金未正常回流,導致企業訂貨、采購、技術改造等環節資金鏈斷裂,企業生存難以為繼。但是,一項針對300家中小外貿企業的調查卻顯示,現在做訂單有資金壓力的企業不超過10%,而90%的企業發展壓力則來自于接不到訂單。市場環境低迷導致訂單減少才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另外一個主因。
不少中小服裝企業表示,在外需繼續疲軟的當下,消化過剩的產能只能重點轉向“內銷”市場。但是缺少品牌、沒有終端、同時面臨如此多的大型企業的競爭,對于訂單萎縮面臨生死存亡的他們而言,燃眉之急是如何解決渠道,解決銷售,迫切需要一個良好的適合中小企業進行市場拓展的環境。
治標還得治本,除了通過資金的短期救市,更重要的是需建立中小企業長期良性的自我發展機制:幫助企業尋找訂單、開拓市場,獲得更多的利潤來源,讓生產、供應、銷售形成循環不斷的產業鏈,完成企業的自我造血與輸血。
就目前來說,一是需要進一步積極鼓勵中小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品差異化,這條路充滿荊棘,但是必須要走。當前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仍然處在國際產業鏈的下游,中小企業需要加快技術、產品、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在研發、制造、服務等環節上形成創新思維,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同時,在融資政策,政府資金支持上要向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大力傾斜。
二是通過行業合作疏通產業上下游,減少流通成本,原料成本。從合作互有訂單開始,進而多家企業打造垂直一體化產業鏈,各產業形成集聚效應,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三是從中小企業的營銷成本、銷售成本入手,提高效率,打通、擴張中小企業的市場渠道。“原來我們的營銷成本超過了銷售額的3%,一般中小企業都承受不起。現在我們的營銷成本只占了銷售額的1%,但訂單量卻提升了4倍。”一家以溫州中小服裝加工企業負責人說道。在談到為什么在這次風潮中,依然業績不錯時,他表示工廠目前75%的客源依靠互聯網做搜索營銷獲得。
基于前沿信息技術的創新營銷方式,已經幫助相當一部分企業走上健康的發展模式,更好的面對今天的各種壓力。相對于傳統市場,互聯網無界和平等性,有效降低了中小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而中國又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網民數,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特性,打通網民需求同中小企業的聯接紐帶,低沉本、高效率的幫助中小企業贏得市場和訂單將是非常現實的選擇。
近幾年來,由于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中小企業的平均利潤回報逐年走低,企業景氣和企業家信心指數持續回落。如果實業持續萎縮,中國便不得不面臨產業空心化的危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將無從談起。
因此,企業出現暫時困難需要救助,但是更重要的是建設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讓企業發揮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活力,促進生產力發展。而決不能讓創造財富的企業變成經常需要接受救助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