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縫輔助模板的作業價值及有效推廣分析
摘要:本文從車縫模板的發展歷史研究入手,以單開線口袋工序為例,通過分析使用模板、自動開袋機以及手工作業之間在動作要素、質量監控點、作業時間、成本投入等方面的區別,明確了的模板經濟價值;根據企業大量應用案例,確定了模板好壞的評價標準和使用損壞的情況,并針對企業情況提出了模板推廣的有效方法。
在目前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市場困難的產業環境下,中國服裝企業一直在考慮如何解決自己的困境。服裝企業僅僅將生產轉移至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地區,已經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含量,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提高生產競爭實力才能應對危機。車縫服裝模板的研發和使用,就是目前服裝企業積極應對困境的解決方式之一。
1 車縫輔助模板的基本概述
服裝車縫輔助模板是通過PVC板定位裁片并標示縫紉軌跡,幫助縫紉工人通過縫紉機針板和壓輪的配合完成標準車縫的模具。車縫輔助模板技術是基于服裝工藝工程與機械工程以及CAD數字化原理相結合的新興技術,它的使用帶來了企業的“四化”(圖1)。
圖2 模板的發展歷史
這其中,2003年開槽機的投入使用,提升了模板的研發速度和水平。聯亞制衣有限公司在模板應用及研發方面起到了行業領軍作用。尤其是近年來專門用于模板縫紉的數控多功能縫紉機的開發,如909數控多功能模板縫紉機,實現了模板研發用CAD、模板制作設備和使用設備的一體化,使這一技術日臻成熟。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服裝企業中有50%的企業在使用模板進行加工,模板加工工序占服裝工序的30%左右,研發中的模板已經覆蓋服裝加工工序的80%。
2 車縫輔助模板工藝比較分析
單開線后袋是褲子產品中常見的部件。由于該工序在生產過程中對工人的技術水平要求高、產品質量要求高、返修率高,因而成為服裝生產企業重點管理的工序之一。手工制作單開線后袋的作業分析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手工單開線后袋作業需要工人多次判斷對位,要求工人有較熟練的技能水平,且產品質量一致性很難保證。傳統的單開線后袋作業除安排一名技術熟練工人外,還需要配備輔助工在裁片開袋位處做標記。對該工序的工藝改善,可以考慮兩種方案:一是采購能完成自動縫制的開袋機,二是投入車縫輔助模板。表2是初級工人按照工藝改善后的作業對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