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服業:在創新中縮小差距實現紡織強國夢
4月2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的“2012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表彰及論壇活動在京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杜鈺洲等領導出席此次活動并為創新人物頒獎。
創新為產業發展增添動力
2012年是我國紡織行業在嚴峻的外部形勢下艱難實現平穩發展的一年。國際市場低迷、國內外棉價差拉大、生產成本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在一年當中集中發生疊加作用,使紡織企業備感壓力。面對壓力和挑戰,在中紡聯的帶領下,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迎難而上,不斷加快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以品牌建設為基點,以節能減排為己任,實現了紡織行業的平穩向好發展,在這一進程中,也涌現出了一批創新活力旺盛,在行業內發揮了重要榜樣作用的杰出典范。
此次評選活動通過企業自薦和組織推薦的方式,按照有關評選原則和程序,經中紡聯常務理事會議反復審核、投票表決,最終選出20名年度創新人物。他們當中有國有老字號內衣企業的領頭人——三千集團總經理王衛民,也有中國最大潮流服飾營銷網絡的建立者——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勛;有癡迷于發明創造的管理者——華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維新,也有潛心技術創新的企業家——淄博銀仕來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東;有將中國設計帶上世界舞臺的設計師——卡賓服飾(中國)有限公司總監楊紫明,也有成功實現“走出去”戰略的紡織企業老總——山東岱銀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煥臣;有區域紡織行業發展的決策者——寧夏輕紡工業局局長龍飛,也有來自一線的紡織工人——常山紡織公司恒盛分公司的織造丙班值班長楊普等;他們用創新思想引領了行業發展思潮,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紡織企業的中國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自2005年以來,在全行業開展了對年度創新人物表彰的活動,至今已有8年時間,累計表彰了140名創新人物,受到了業內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與會專家指出,中國經濟總體已進入從數量、規模擴張轉向質量的階段,紡織企業發展不僅要追求規模最大化更要追求最優化。創新人物用自身的成功經驗證明,只有走自主創新之路,堅持技術創新、品牌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人才培養創新,才能真正實現良性的規模擴張,從而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創新有利于縮小行業差距
在會議的總結發言階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談到:“創新就是發現新價值,就是價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說,創新的第一步就是發現其新的價值所在,針對有效需求的創造才是創新,因為我們的創新都要‘落地’,要創造更大的價值,所以說價值的最大化,是我們創新的核心內容。”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當中國制造成為一個品牌,紡織服裝產業在其中功不可沒。在紡織服裝行業,沒有規模就沒有話語權,但是在目前,在我們追求產業規模的同時,也要追求另外一種形式的最優化,也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最優化。
“既有良性的規模擴張,同時也要有內涵式的價值增長,這是我們紡織服裝行業目前的兩個抓手。什么才是內涵式的價值增長?這就是我們在此前推出的《建設紡織強國綱要》中提出的4個發展方向:科技、品牌、人才和可持續發展。科技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的內生驅動力,人才是我們重要的資源支撐力,品牌是消費的向心力,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在未來的競爭力。”孫瑞哲說。
就目前而言,創新的內在特性發生了那些變化呢?孫瑞哲說認為,在技術層面,創新體現在技術的智能化,在產業資源層面區域綠色,在產業領域方面區域跨界,在營銷模式層面區域數字化,這是紡織服裝產業創新非常重要的四個方面的內容。
但就目前國內的紡織服裝行業而言,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對此,孫瑞哲給出了全面的解讀。
在企業的層面來講,保持良好的可持續的發展動力,需要消除三大差距:第一,要消除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差距;第二,消除企業自身在科技和產品開發水平方面的差距;第三,消除在經營管理、營銷模式方面的差距。
在產業集群方面,第一是要消除產業發展與民生的差距,從地方的角度出發,要消除貧富的差距,要消除政府的意向與老百姓的訴求之間的差別;第二,要消除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差別;第三,消除產業發展與地位的差別,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之后,中國的紡織服裝產業獲得了規模化的增長,但是我們很多的產業集群的行業地位和社會地位并沒有同步建立起來,這種地位的建立需要通過我們重民生、重環境來建立。
此外,從紡織服裝行業的角度來看,也有3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就是產業的安全性的問題,如果說前一階段我們主要的經歷在產業配套上,產業配套為我們帶來了效率,為我們帶來了競爭力,那么下一步的產業配套則要著力放在產業的安全性上,而產業的安全性已經在如棉花價格的上漲、滌綸價格的悄然下降上有所體現;第二,就是人才的集中度問題,人才的集中度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一種就業的趨向,10年前的紡織行業還能吸收到國內最高學府如清華等院校的高素質人才,但是現在這種現象已經很難見到了,其實這與我們行業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并吸收更多的人才參與我們行業的發展;第三,就是消費的導向力的差距,我們的產業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生產制造行業,已經開始邁入消費領域并建立了一定的消費保障力,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我們的行業應該向一種全產業鏈的,針對消費者的,具有時尚生活方式導向能力的方向發展。
“知道了這些差距和問題,就知道了產業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看到這些差距和問題,也就看到了產業創新的發展目標,創新,作為紡織服裝行業的特色,只有得到不斷發揚,才能讓我們在真正意義上從紡織大國邁向紡織強國。”孫瑞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