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使上游制造業受益
目前我國最重要的稅制改革——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簡稱“營改增”)自2012年1月1日在上海率先啟動試點以來,試點地區已擴大到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寧波、安徽、福建、廈門、湖北、廣東、深圳等12個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
4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提出“營改增”雙擴容方案:自2013年8月1日起,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開,同時適當擴大部分現代服務業范圍。
日前,國家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和國稅總局局長王軍就“營改增”接受了媒體的采訪。樓繼偉表示,財政部和國稅總局正在準備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改革方案,力爭今年底或是明年初出臺方案。他說,增值稅自身的特點決定“營改增”改革最好一次性在全國全部行業推開,那樣稅率設置比較簡單,抵扣鏈條更完整。但一下子全推開風險很大,為穩妥起見先,選擇部分行業在部分地區試點。隨著進一步擴大試點和實施條件的成熟,應盡快把改革推向全國。下一步的改革模式不再是地區試點,而是分行業在全國推開,成熟一個行業推進一個行業。
對于紡織業而言,營業稅這項稅種的稅收總量巨大,對于低毛利率的行業,譬如紡織業上游的棉紡行業非常不利,“營改增”或將視為政府對上游量大面廣的初級加工企業實施的一種減負政策,而對后道附加值高的企業保持其應有的增值稅,這樣,有保有壓地捋順稅收關系,從而建立起國家一種新的稅收平衡。
在19個工業行業中,制造業的增值率是偏低的,但中國國情決定了制造業又是現階段國家應該保護的,因此,“營改增”將使最上游的行業受益。從整體上說,這項稅制改革對紡織業有正面影響。
按照國家規劃,我國“營改增”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在部分行業部分地區進行“營改增”試點。上海作為首個試點城市2012年1月1日已經正式啟動“營改增”;第二步,選擇部分行業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這一階段在2013年開始,交通運輸業以及6個部分現代服務業率先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第三步,在全國范圍、全行業實現“營改增”,即全面取消營業稅。按照規劃,最快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營改增”。
【相關鏈接】
增值稅自1954年在法國開征以來,因其有效地解決了傳統銷售稅的重復征稅問題,迅速被世界其他國家采用。目前,已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征了增值稅,征稅范圍大多覆蓋所有貨物和勞務。
2011年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選擇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逐步將目前征收營業稅的行業改為征收增值稅。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率先開展營改增試點。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將有利于我國完善稅制,消除重復征稅;有利于社會專業化分工,促進三次產業融合;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增強企業發展能力;有利于優化投資、消費和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