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創新提升童裝產業競爭力
由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和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人民政府承辦的首屆“中國·織里”全國童裝設計大賽啟動之后,受到業界各方關注。截至目前,大賽已經進行了初評,有25名選手進入決賽,正在進行作品的成衣制作環節,決賽和頒獎典禮將于6月1日在湖州織里鎮舉行。在大賽揭曉前夕,本報記者采訪了大賽的主辦方——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馮德虎。
“提升設計創意水平是當前服裝產業轉型和升級的迫切需求。童裝產業集群、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設計創新、人才培養、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突破。‘中國·織里’全國童裝設計大賽鼓勵以市場為導向的設計和創新,倡導將無限創意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同時,把發掘人才、培養人才、資源對接、合作共贏作為重要使命。”馮德虎說。
童裝設計含量越來越高
如今,中國的家庭基本只有一個孩子,進入了“姥爺姥姥、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六個管一個”的時代。由于“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傳統觀念,現在小孩的衣服越來越多、越來越講究,對童裝的需求和要求越來越高。于是中高端童裝增長空間和利潤空間越來越大,各方都在挖掘童裝市場空間:資本市場青睞并關注童裝行業,頻頻向童裝企業拋出橄欖枝;不少運動、休閑品牌紛紛推出童裝,如特步、安踏等都在今年的服裝服飾博覽會上展示了其旗下的童裝。
以往童裝設計更多的是要求柔軟、舒適、安全、健康,對面料、輔料的要求比較高,現在還要求新穎、時尚,提高設計含量,從低端向中高端發展,以滿足不同社交場合的需要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孩子們不再是只穿著運動服和休閑服,也需要有正裝、禮服,參加演講、Party、表演、婚禮等活動的穿著;而且不少品牌還向全系列、生活館的方式發展,不僅銷售童裝,還銷售童車、玩具、洗滌、護理、家用紡織品等一切與兒童有關的產品,提供“一站式采購”服務,這是童裝產業另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所以,童裝設計和搭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中國童裝產業的轉型和升級迫在眉睫。從戰略觀的角度看,中國童裝產業升級是需要整體推進的系統工程,而從方法論的角度看,這項系統工程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比如設計、人才、品牌,因此舉辦童裝設計大賽則是一項順勢而為的務實之舉。”馮德虎表示。
引導作品貼近市場需求
馮德虎介紹,首屆大賽以其專業性及權威性吸引了服裝設計師、專業院校學生的廣泛關注,共收到參賽作品1200多份,25個入圍決賽的作品都有各自的創意設計理念。
“我們要把大賽辦成童裝設計人才的‘練兵場’,為行業發掘出一批具有創新意識的童裝設計人才,有效地促進我國童裝設計水平的提升,在行業中起到有效的整合與領航作用。同時,大賽也將給企業、專業院校、學生和設計師提供更為寬廣的展示平臺和商業機會。在這個平臺上,希望參賽選手收獲的不僅僅是成功,更多的是經歷、方法與實踐經驗,甚至是夢想。”馮德虎指出。
馮德虎表示,大賽存在的價值是為了更好的為產業和企業服務,因此本屆大賽在體現專業性的同時,更加注重服務性。為了更好地推動創意與產業的無縫對接,提高作品的市場價值,入圍的優秀作品將精心制作成服裝,進行動態展示,呈現給現場觀眾。目前,入圍選手有6人自行制作成衣,有19人正和織里童裝企業合作,由企業免費提供面輔料、技術、設備制作成衣。他相信對接的過程就是融入的過程,參賽選手們可以由此加深對企業的了解、對童裝設計的了解,企業也可以從中發現人才、留住人才。大賽將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引導作品貼近市場需求,提高其商業價值。
推動產業集群升級
目前,湖州織里、廣東佛山、福建豐澤、成都龍橋四個童裝名鎮中,織里是最大的童裝產業集群,童裝生產企業及相關企業有13000多家。然而令馮德虎感到遺憾的是,以內銷市場為主的織里,雖然每天的童裝產量超過30萬件套,但絕大多數銷往4、5線城市,在北京等一二線城市幾乎看不到。多年來,這些產業集群一直呈粗放型發展模式:給國外、國內企業代工為主,產能規模、企業數量不斷擴展,設計和品牌卻成為短板,制約了產業集群及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更令馮德虎憂慮的是,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隨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增長,產業集群的代工優勢、低端市場優勢正逐步消失。“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必須轉變,必須構建新的競爭優勢,惟有轉型升級才能生存發展。試想如果每件童裝多賣1元錢,織里11億件套童裝就多賣11億元。”馮德虎激動地說,“這次大賽雖然放在織里舉行,但我們將聚攏行業的智慧與人才,會邀請其他相關產業集群、知名企業、相關的機構前來參觀、參與,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討行業發展方向。”
馮德虎希望,童裝產業能以此為契機,推進設計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層次。通過設計創新,提升童裝產業競爭力,促進童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大、做強童裝產業。
本屆大賽主題是“童夢”,對此馮德虎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童裝產業轉型升級、打響品牌,是每一個童裝人的夢想。而要實現這個夢想,人才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