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會”節儉辦展凸顯模式創新
日前在石獅落幕的第16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簡稱“海博會”)以“勤儉辦展”為時尚,在大書特書“東方米蘭計劃”的同時,更加務實辦會展,此次辦展模式的創新贏得了滿堂彩。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本屆“海博會”舉行期間,共達成意向成交額115億元,比上屆增長11.6%,在全球經濟并不景氣、紡織服裝業轉型艱難的大背景下,業績逆勢再創新高。
以“深化交流、擴大合作、創新發展、共謀雙贏、圓夢米蘭”為宗旨的第16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共云集專業買手5.5萬余名,有940多家企業集中亮相,主展區面積4.5萬平方米,折合標準展位3200個,另有分展區面積45萬平方米。無論是參展客商還是展會規模、實效均有新的突破。
據記者了解,本屆“海博會”與往屆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不請明星歌星,不舉行任何宴請活動,將有限的經費全部用于提升會展服務的務實之舉。本屆“海博會”節儉辦會還體現在不再單純講求展會規格,不虛造熱鬧場面。此次開館儀式接連創下三個之“最”:時間為歷屆最短,場面和往屆相比最小,領導致辭人數最少。節省下來的寶貴時間都留給了參展企業和客商,同時也節省了大量的行政成本。
作為目前大陸唯一以“海峽兩岸”冠名的紡織服裝專業展會,此次辦展模式創新還體現在更加突出兩岸產業的聯動對接,推動產業上游科技類功能性項目落地。臺灣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告訴記者,臺灣紡拓會自1999年就開始積極參與“海博會”舉辦。“海博會”每年都在進步、成長,今年不僅展會規模擴增,“海峽兩岸紡織企業對接會”更聚集了兩岸最具代表性的紡織企業,進行實質的意見交換和項目聯盟,為兩岸紡織業界交流合作樹立了極佳典范。
“自2013年1月1日起,《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降稅期程進入第三階段,紡織品早收清單中的136項紡織品進口全部降為零關稅。”黃偉基說:“對于大陸紡織服裝市場出口依存度高達35%的臺灣而言,ECFA是重要的發展契機;對于采購臺灣面料的大陸企業而言,ECFA可以降低面料成本,提升競爭力。目前石獅的品牌服裝已逐漸擴大使用臺灣的高檔面料,如吸濕排汗、透氣防水、瞬間涼感等各式各樣的環保布料。通過‘海博會’,兩岸紡織業界一起分享雙方的研發成果和最新產品,并就兩岸紡織業的發展、貿易與投資及技術合作等各方面進行緊密互動,必可促進兩岸紡織業者的無限商機,并加速兩岸紡織業的全面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