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田突圍
2012年,浙江川田縫紉機有限公司“逆勢而上”,在整體市場行情不利的情況下保持了穩中有增的良好發展勢頭。
成立于2004年的川田已走過了八個春秋,作為在臺州這個縫制設備生產之都的一家企業,川田雖然只有中等規模,但總經理阮積康卻對川田的發展躊躇滿志。他將川田定位成一家技術型的企業,近年來在產品創新、研發和質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才能在整個行業面臨調整時還能有寬裕的生存空間。
產品提升為根本
目前,川田在產的有電腦平縫機、包縫機、繃縫機、電子鎖眼機、套結機、釘扣機等常規機種,還有少量的特種機和自動裁剪機。技術出身的阮積康認為,現有的常規機種已經不能十分貼近服裝生產趨勢,企業想要發展,除了穩定現有產品的品質之外,更重要的是將機種精化,做差異化、有創新的產品,為服裝廠節約成本,提高效益,這也是川田努力的目標,并已經開始實施。
2012年,川田加大了研發力度,讓研發團隊深入到服裝生產的一線進行考察,了解服裝生產的最新需求,為新產品的研發方向奠定基礎。于是,川田一方面在現有的電腦平縫機、包縫機和繃縫機上作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增加感應裝置實現全自動、半自動生產;另一方面積極投入研發新產品,力爭為服裝生產和縫制設備帶來革命性的改變。阮積康說道:“現在服裝廠對自動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明顯,附加值高的產品才能為他們帶來價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對產品進行全面的提升,是結構性的大改變,而并非僅僅停留在表面。”
川田參展
據了解,川田研發的新產品均為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機種,自動開袋機、自動門襟機、自動運模機等都已有成品并且正在進行試驗,不日便會推向市場。除此之外,川田還力爭打造柔性生產線,阮積康向記者介紹到,將縫制設備按照前后工序連接成流水線,一件服裝從放料開始單件傳遞直至成品產出,其中甚至可以由一名工人操作3至5臺設備完成多道工序,大大節省了人工和生產時間。
為了試圖讓新產品的價格更加親民,被更多中小型的服裝廠接受,川田努力降低生產成本,爭取一改以往開袋機、門襟機等都是大型服裝廠引進的現狀。
研發銷售管理樣樣抓
阮積康向記者介紹了當前兩極分化的市場形勢,有的企業產品以價格競爭走向低端,有的則往高端發展。“價格戰相當嚴重,低端縫紉機進入門檻非常低,通用型的普通機種特別在臺州,同質化的程度太高。其實企業的產品并不是越多越好,從前注重產品數量與產能多少的概念,已經發生了轉變。”阮積康如是說。
除了將產品放在首要位置之外,川田在市場規劃、內部管理上都加大了力度,爭取全面高效地發展。
市場方面,川田力爭貼近市場。每一個地區的縫紉機細化程度不同,首先要事先了解該地區是生產何種服裝類型、工藝是如何,才能使機器更好地適應生產提高效益。前期準備工作做得充分,用戶就有接受的余地。同時川田增強了宣傳和推廣的力度,配合經銷商舉辦個展,將重心逐漸向武漢、鄭州、成都等中西部地區轉移。
銷售方面,川田目前通過代理模式建立了8:2的內外銷比例,國內以南方為主,國外在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的市場份額較大。目前川田現有的南方市場整個銷售網絡鋪得較為健全,每個區域都有代理,并且將網絡細化到地區和縣城,比如在廣州下的虎門、深圳、東莞等都設有代理點。
內部管理也是川田一直在強調的重點。阮積康說:“如果是管理做不好,那么人員流動性大、產品品質不穩定、市場不理想都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2012年,川田的銷售額較2011有所增長,但人員卻減少了近50名。據介紹,川田對內部人員進行了調整和整合,讓有能力的員工多負責一方面事情,對于個人來說提高了收入,對于公司來說節省了人工。
此外,川田的另一個品牌“歐派”也于2012年開始由專人負責操作。阮積康笑稱自己并沒有發展理念和思路,對未來的發展規劃也只著重在產品的精化上。他說,五年后可能川田還是如今的規模,但就如今各項工作預計,川田未來的主要利潤增長點的或許會發生根本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