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A2012之縫紉機輔助裝置(五)
縫紉機在縫紉前的縫料準備和縫紉后的處理,在縫紉關系中的縫紉方式的變換,是保證縫紉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市場上大量生產的縫紉機機頭(裸機),大多數沒有這些縫紉前的縫料準備和縫紉后的處理,以及在縫紉關系中的縫紉方式變換的專門裝置。隨著服裝鞋帽箱包等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企業需要增加這些輔助裝置來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勞動強度,降低對縫紉操作工的技能要求。2012JIMA上展出的大量產品都配備了各種縫紉機專用的喂料裝置、功能性壓腳、剪線裝置、夾線裝置等附件。
5 在縫紉完成前或完成后的輔助裝置
5.1 抬壓腳裝置
日本飛馬公司推出的PL型抬壓腳裝置;腳踏開關回踩,采用氣動缸實現壓腳抬起的功能,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5.2 下供(落牙)裝置
日本飛馬公司推出的下供(落牙)裝置:當抬起壓腳時,下送料牙就會從針板面上落下,方便縫料的移出和放入。
5.3 防止脫線裝置(密針縫紉)
日本飛馬公司推出的MS型防止脫線裝置(密針縫紉):縫紉機在縫紉終止前自動調整針跡長度,進行密針縫紉,通過密針縫紉防止線跡脫線,可以省去專門進行的防止脫線縫紉的工序,同時進一步提高縫品的質量。
5.4 結縫處防脫縫裝置
日本飛馬公司推出的EH型結縫處防脫縫裝置:可以防止下擺折邊縫過程中容易引起的結縫處脫縫的現象,傳感器在前面檢測到結縫處位置時,導向器自動滑過,以防止脫縫的現象,這樣使操作者可以不必擔心結縫處脫縫,而全力進行縫紉工作。
5.5 自動換梭裝置
日本木下公司推出的自動換梭裝置:由底線余量檢測儀控制余量,當底線余量不夠時,自動換梭裝置開始換梭,先由裝置的換梭機械手自動取出已經用完底線的梭芯套,并將它放在裝有多個梭芯套的旋轉型庫的空位上,梭芯套庫旋轉一個角度,讓繞滿線的梭芯套位置轉到換梭機械手能夠抓取的位置,再由換梭機械手抓取繞滿線的梭芯套,裝入旋梭內,縫紉機再開始工作。所有的控制都由計算機控制。
類似的裝置,在日本田島公司的繡花機上已經得到實際的應用。這個裝置在以往的國際展會上,在套結機、平縫機、花樣機上都有應用案例。
5.6 自動供底線裝置
日本重機公司AW-2自動供底線裝置,這是20年前就已開發的自動裝置,工作原理是:在梭芯線量傳感器發出線不夠信號后,裝置采用自動取梭芯套,在梭芯套中取出空梭芯,取出空梭芯中的殘余線,向空梭芯繞新線,繞滿新線后將梭芯裝入梭芯套,再將梭芯套裝入旋梭縫紉機就可以重新開始縫紉工作。機器動作比較復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沒有得到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