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 外貿“嚴冬”倒逼穩出口政策出臺
繼國務院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的措施出臺后,商務部等相關部門還將圍繞這些措施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
外貿數據連續兩月遇冷,特別是6月進、出口創下16個月來首次負增長的局面,讓外貿形勢的嚴峻性一覽無遺。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的措施。中央政府此舉,無疑是為外貿企業雪中送炭。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貿環境復雜嚴峻,進出口增速均明顯放緩。要通過制度創新,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主要將在通關便利化、整頓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收費、鼓勵金融機構加強支持、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增加進口貼息資金規模等六方面采取措施。
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說,此次政策著力點主要集中于促進貿易便利化措施和降低出口企業成本上。短期來看,政策將對處境困難的外貿企業有所扶持,給予我國外貿企業轉型升級、開拓市場的空間,尤其是給予中小企業更多適應外貿環境的喘息機會。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繼國務院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的措施出臺后,接下來商務部等相關部門還將圍繞這些措施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把穩外貿的要求落到實處。
全年外貿形勢并不樂觀
繼5月小幅微增后,6月外貿數據繼續探頭向下,進、出口出現了自2010年1月以來,16個月首次負增長。
自6月外貿數據發布以來,市場對全年外貿形勢的擔憂也多了起來。商務部兩位新聞發言人近日更是在不同場合透露出對下半年外貿形勢遇冷的擔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下半年外貿形勢可能比上半年還要趨緊。”沈丹陽上周亦再次表示,“下半年出口走勢不容樂觀。”
且不說外部環境、國內成本壓力均無改善,單從先行指標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已經連續三個月低于50%。
與此同時,商務部對全國1900家重點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企業出口訂單趨冷、利潤趨薄,出口訂單環比增長的企業所占比重已經連續4個月減少,出口利潤率環比下降的企業所占比重已創下近4個月新高。
沈丹陽說,由于實現外貿的穩定增長關乎國內的就業、居民收入,關系到國內經濟增長甚至世界經濟穩定,所以保持外貿穩定也是不可忽略的。
著力降低企業綜合成本
在穩增長,促外貿的形勢下,此次國務院會議適時推出了推動進出口穩定的具體措施。其首要措施是制定便利通關辦法,抓緊出臺“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改革方案,分步在全國口岸實行。
在降低進出口企業成本方面,會議明確,要整頓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收費,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暫免出口商品法定檢驗費用。減少法檢商品種類,原則上工業制成品不再實行出口法檢。抓緊研究法定檢驗體制改革方案。
會議還提出,要鼓勵金融機構對有訂單、有效益的企業及項目加大支持力度,發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擴大保險規模。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中小民營企業出口提供融資、通關、退稅等服務。創造條件對服務出口實行零稅率,逐步擴大服務進口。
在支持進口方面,會議提出,要積極擴大商品進口,增加進口貼息資金規模。完善多種貿易方式,促進邊境貿易。
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說,此次政策著力點主要集中于促進貿易便利化措施和降低出口企業成本上。上述出口減費、融資、信保、貿易便利化的措施都指向降低出口企業綜合成本,尤其向小微企業傾斜。
上述人士還指出,短期來看,政策將對處境困難的外貿企業有所扶持,給予我國外貿企業轉型升級、開拓市場的空間,尤其是給予中小企業更多適應外貿環境的喘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