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紛紛“下海”涉足童裝領域
隨著國內兒童數量的增長,童裝的需求量也將持續增長。因此童裝行業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2012-2015童裝產業報告》顯示,童裝產業產值年增長率可達25%至30%,目前,童裝市場銷售額已上升至1000億元以上。面對一片如此大的童裝市場“藍海”,各知名品牌開始行動起來,紛紛“下海”涉足童裝領域。
在成人運動休閑服飾市場遇冷的大環境下,眾品牌不得不瞄準新的業務領域,以期拉動業績。森馬、361度、安踏、李寧都無一例外地加碼兒童用品業務,發展勢頭強勁。
據安踏2013年上半年年報顯示,營業額為33.67億元,同比下降14.4%,凈利潤大降18.7%,至6.26億。而其兒童體育用品系列、FILA品牌產品、電子商貿及海外銷售等“其它”項則均處于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中,2010、2011年的總營業額分別同比增長了109.1%和58.89%。作為國內最早進軍兒童體育用品市場的品牌,安踏在2009年時僅228家兒童體育用品店,今年中報這一數據已達811家,并預測年底將達800家至850家。同樣擁有兒童用品業務的361度在2012年年報中提到,報告期內童裝收益同比急升97.7%至3.7億元,門店數量1590家。
無獨有偶,森馬最近對外宣布將代理兩個意大利兒童品牌,而此前公司旗下已擁有國內著名的童裝品牌巴拉巴拉,去年全國的門店已達3308家,年營業收入達21億元,占總營收29.7%。
“上述品牌都進入童裝領域不久,開始時基數小,增長速度快是正常的。”在服裝行業工作多年的廣州睿華制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文輝認為,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消費仍然低迷,成本不斷攀升,銷售業績的增長并不意味著一切。
童裝這一大蛋糕究竟有多大?這些大牌旗下的童裝品牌能否發展如預期般順利?不僅取決于品牌是否夠大,還要質量與品質兼顧,童裝行業市場潛力雖大,也不要盲目跟風,做好市場調查掌握更多行業新動態對企業來說是品牌是否成功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