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補貼市場引導將促進高效電機發展
電機是指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從而產生驅動轉矩用來作為用電器或各種機械的動力源。電機是風機、泵、壓縮機、機床、傳輸帶等各種設備的驅動裝置,是用電量最大的耗電機械。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電機能效水平逐步提高,但總體能效水平仍然較低,低效電機的大量使用造成巨大的用電浪費。
為推動我國電機行業向高效簡便化發展,國家一直在積極研究出臺推廣高效電機的激勵政策。國家從2010年6月開始對高效電機實施財政補貼;為了完成2011年度推廣3177萬千瓦高效電機的目標,當年3月提高補助標準;2012年,工信部出臺了工業系統節能“十二五”規劃,在此規劃中,把IE2的增長目標定在2015年整個IE2的電機將會達到整個電機市場的80%以上。而GB18613-2012《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的實施更是將高效電機推廣推向了新的起點,隨之而來的是低能效電機的退出。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發布了多批次《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以推動淘汰落后機電設備的進度。
工信部為響應國家政策提倡推進廢舊電機高效再制造,包括建立探索規范的廢舊電機回收利用體系、提升電機高效再制造技術、形成電機高效再制造相關標準;將加快高效電機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包括篩選一批高效電機設計、控制、匹配及關鍵材料裝備等領域先進技術,發布先進適用技術目錄,對技術先進、節電效果好、適宜進行規模化改造的技術,開展試點示范工程、制訂專項推廣計劃等。同時,工信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印發《關于組織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年)的通知》,擬用3年時間,組織和動員全系統力量,通過政策引導、標準約束、監督檢察等手段以及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從電機生產、應用及回收再制造領域全面提升電機能效,促進電機產業轉型升級。
近日,河北省也出臺《河北省電機效能提升計劃》,其目的是為推動落后低效電機退出應用市場,引導現有電機企業逐步轉型生產高效電機,該項計劃表明到2015年,將推廣高效電機400萬千瓦,淘汰低效電機500萬千瓦,電機系統節能技術改造400萬千瓦,使全省電機能效水平提高5%左右。河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禁止電機企業生產能效等級低于3級的低效電機,使50%的低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產品、40%的高壓電動機產品達到高效電機能效標準規范。
國家政策是通過采用補貼和強制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電機能效標準,鼓勵高效節能電機市場的發展。綜合國內外電機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大型電機應走系統化節能的路線,即對整個電機系統進行系統優化和改造,比如增加變頻器等,就可以使節能效果非常明顯;小型電機則是堅定地推行高效電機的路線,因為小容量電機適當增加材料用量很容易提高電機效率。我國的電機企業不能只為了國家的補貼,而忽視中小電機的發展。
在做好補貼工作外,還應建立高效電機推廣的新機制。既從生產端入手,也從需求端著眼,多種手段推廣發展高效電機。通過良好的補貼形式以及嚴格的退出機制,同時加以有效的第三方檢測,同時拓展海外市場,低能效電機或將很快從中小電機市場中銷聲匿跡。同時主管部門積極鼓勵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讓專業的節能公司幫助電機企業進行節能改造,下一步將會建立合作平臺、引入第三方機構、引入資本市場,促進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電機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