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升至四個月高位
* 8月制造業PMI初值重歸榮枯線上方,并為四個月高點
* 新訂單指數亦創下四個月高位
* 微調政策初顯效果
* 數據推高滬綜指和澳元
中國8月匯豐制造業PMI自11個月低位回升,并重歸榮枯線上方,顯示近期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開始顯現效果,對制造業產生積極作用。
匯豐/Markit周四聯合公布,中國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升至50.1的榮枯線上方,為四個月高位;其中新訂單分項指數升至50.5,亦創下四個月高點。(圖表:(link.reuters.com/ces52v))
“在新訂單和產出溫和改善的支持下,中國制造業增速開始企穩。”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就數據點評道。
他指出,盡管外需持續低迷,但近期的微調政策和企業去庫存活動初步顯現效果,助力制造業改善狀況。預計未來幾月,隨著效果進一步顯現,中國經濟增速甚至還會有上升。
Markit提供的新聞稿同時顯示,產出指數亦升回榮枯線上方,就業雖仍處于萎縮區間,但較7月明顯改善,不過新出口訂單水平較前月下降,顯現海外環境不太樂觀。
當月投入和產出價格指數均升至50上方,顯示制造業領域近期的通縮困擾已有緩解。
匯豐數據公布后,中國股市滬綜指.SSEC迅速升至平盤上方。對中國經濟敏感的澳元/美元亦上漲0.0025美元。
匯豐中國制造業PMI此前三個月均位于萎縮區間,與二季度低迷的經濟狀況較吻合,不過,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支持下,最新的各項數據開始傳遞經濟底部企穩信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表示,經濟運行的下限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是防范通脹。當經濟運行逼近上下限時,宏觀政策要側重穩增長或防通脹,與調結構和促改革的中長期措施相結合,使得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不少人士認為在二季度經濟僅增長7.5%的背景下,總理此番講話意味著穩增長的分量有所加重。
中國政府已陸續出臺一系列穩增長舉措,如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針對小微企業減稅,增加保障房、鐵路和節能和信息消費領域的支出等。
對于困擾制造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決策層也出臺新舉措逐步化解。工信部公布今年首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涉及銅冶煉和氧化鋁等多個行業。
是次PMI預覽數據樣本采集自8月12-20日之間,終值則定于9月2日發布,側重于大型企業的中國官方8月制造業PMI將于此前一日公布。
PMI預覽數據是基于每月PMI調查總樣本量的85%-90%,先期分析制作而成。為反映每月經濟運行的趨勢,PMI預覽數據和最終數據皆盡量剔除季節性因素對數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