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憑借40多項核心自主知識產權讓“中國創造”引領行業
從模仿到“被模仿”的十年蛻變
前不久,江蘇省全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老三集團,毅然決定將廠里陸續購進使用的1380臺縫紉機械全部換掉。而使得使用日本機械的老三集團作出該決定的,正是朱涇鎮精密機械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上海富山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無獨有偶,從去年開始,江蘇東渡集團、山東即發集團以及香港的聯亞集團等一大批服裝企業,都先后將進口縫紉設備全部換用了富山的產品。更有甚者,前段時間市場上出現有日本企業參照富山研發的H8800-7P高速電腦自動平縫機。富山公司成立于2004年,作為后起之秀,他們的產品緣何能夠與進口產品一較高下?富山又是如何在短短不到十年時間之內成為行業中備受矚目的企業呢?
原來,公司創始人吳良杰及其團隊一開始是從做縫紉設備銷售起家的,對產業鏈的上下游都非常熟悉。在吳良杰看來,如果不能各自找到差異化,制訂出長期發展的戰略,最終會成為不能托起行業和民族品牌發展重任的烏合之眾。因此,一開始他們就特別關注用戶的需求,以機電一體化、高效、節能、環保、降低勞動強度為公司的開發方向。為此,公司非常注重研發機構和團隊的建設,注重人才引進和培養,從公司創始之日起,每年拿出年銷售額的5%左右用于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比如老三集團引進的富山研發的直驅自動切線四線包縫機,企業使用后比較發現,富山的這套設備由于自動化程度較高,可以提高效率40%左右;由于采用了伺服馬達,節能可以達到60%。另外,這臺機器能將縫制的線頭自動裁剪,省時省力,甚至連縫制的碎布頭都被自動剪下來,被機器直接吸入垃圾袋。整個縫制過程讓操作者徹底告別剪刀,工作環境干凈衛生,連地上的線頭、布頭都不用清掃。相比之下,這樣一套設備每年可以為用戶多創造價值2-3萬元,、這也就不奇怪為什么很多服裝企業紛紛放棄了原有設備轉而使用富山進口設備。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縫制機械生產和銷售國,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縫紉沒備生產企業達2000多家企業。不過這些企業都還停留在模仿設計的階段,真正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企業并不多。上海富山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改變了模仿設計的現狀,現在已經擁有40多項核心自主知識產權,逐步將縫紉設備的“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 富山公司打算在3到5年成為國內縫制設備頗具影響力的品牌,取代更高比例以上的進口份額,并打算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積極圍繞縫制設備的智能化操作人性化、節能環保這三個主題來開展技術研發,力求各類專利申請突破兩百個,發明專利申請突破30個,參與5個以上的行業標準制定,力爭實現平、包、繃、特四個系列在更大比率上替代進口縫制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