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原因拉低出口貿易額
- “看待中國的外貿數據,好比看學生的考試成績,既要看自己分數,也要看在班上的排名。”商務部研究院綜合戰略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張莉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統計數字顯示,9月份中國出口額為1.15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856.4億美元),下降0.3%,不僅大大低于8月份7.2%的同比增速,也低于市場同比增長5.5%的預期。
對此,張莉表示,這是由多原因造成的:一是國內外需求不振的問題仍普遍存在;二是目前交割單以短單為主,9月正處于上半年訂單基本結束、下半年訂單未大規模開始的時期;三是去年基數較高,在統計上拉低了今年的同比增幅;四是加工貿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等傳統優勢未發揮支撐作用;五是外資轉移至東南亞或回流,使得外資拉動出口的能力降低;六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在統計上降低了外貿金額;七是傳統中“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降幅大,而且光伏等產品出口受到大幅影響。“不僅要看增幅,還要看排名。”張莉指出,這個增速在國際市場排名來看并沒有變,而且市場份額也沒有減少。這是剔除了貿易數據水分之后更為準確的數據,并且,跨境電商的外貿數據目前也尚未納入海關總署的這一統計中。“看前三季度數據,在轉型升級時期,能保持這一增速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