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服裝業推新產品患得患失
由于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陰晴不定”,目前,印度的零售商正處于兩難境地。從服裝、飾品、電子產品到耐用消費品,這些類別的零售商因為無法判斷下一步的消費走勢,因此對新貨品上架采取更為謹慎的處理方式。
自2009年的經濟衰退發生以來,印度零售商竭盡全力吸引顧客到購物中心、商場及零售店消費。與以往消費者堅持季節性折扣,或者等到年度減價之前都不會購買新品的消費行為不同,消費者如今更看重購買新品,夸張點說,顧客希望在他們還沒有離開商店之前,櫥窗里就能擺上新品。因此,零售商必須及時更迭新的商品方案,以保持一定的銷售額。
印度服裝行業高度重視季末銷售,但是在歐南(Onam)節(印度最為盛大的節日之一,今年9月16日開始,持續一周時間)前夕,通常會迎來鼓舞士氣的銷售盛況的零售業卻反應冷淡。一方面,印度消費者對新品有更多需求,另一方面,節假日前的銷售卻不盡如人意。零售商陷入了兩難境地。像League、Louis Philippe這樣的印度服裝企業在推出新品方面保持謹慎,因為頻繁地推動新品上架很可能會導致庫存的堆積。
為了推動市場回暖,零售商采用各種手段促進銷售。Louis Philippe公司在8月的前兩周推出少部分新品,與此同時,季末銷售也在進行,所以服裝新品得到了顧客的關注。另一些零售商對商店員工采取了庫存產品銷售激勵計劃。但是,像Madura服裝公司和Arvind品牌,他們認為減少新品也就意味著降低了消費者購買的可能性,顧客很有可能因沒有豐富的選擇而走進競爭品牌的店面購物。從保持消費氛圍和促進銷售來看,印度服裝企業還是愿意為此一搏,推出更多的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