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進口稅收政策明確
近日,財政部發布75號文,明確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的進口稅收政策:跟普通保稅區的進口政策大體一致,并額外享受了天津東疆保稅區租賃飛機的政策,以及橫琴、平潭的部分政策。
結合此前公布的總體方案,接受本報采訪的人士多認為,上海自貿區的稅收優惠政策是多有借鑒其他鼓勵發展地區的政策,少有創新。
業內專家解釋稱,這主要是因為上海自貿區模式需要“可復制、可推廣”,財稅優惠力度不應過大,重點應放在投資管理體制、貿易監管制度以及金融開放等事項上。
匯集了既有的優惠政策
75號文只涉及到進口稅收政策,與9月27日發布的總體方案內容一致,只有四條內容。而這其中大多數內容與普通保稅區的政策一致,但借用了天津東疆保稅區的部分政策,也借用了橫琴平潭試驗區建設過程中的一些政策。
其中,業界頗為關注的融資租賃問題上,文件稱,區內注冊的國內租賃公司或其設立的項目子公司,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從境外購買空載重量在25噸以上并租賃給國內航空公司使用的飛機,適用5%的優惠進口增值稅。
普華永道合伙人鞠淑真表示,這項稅收優惠并非所有普通保稅區都有,僅在特定少數區域中適用,如天津東疆保稅區。
海關人士則向本報表示,這條規定是根據自貿區總體方案出臺的,在原來的機場綜合保稅區有,主要是為了促進融資租賃業的發展。
而在進口貨物的免稅政策上,試驗區內生產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進口所需的機器、設備等貨物予以免稅;但生活性服務業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進口貨物則不能免稅。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趙玉敏表示,我國的進口稅收政策偏向鼓勵再生產,如進口原材料、設備、機器等,進口稅率較低;但生活性、消費性的產品,適用稅率較高。上述海關人士也表示,區內生產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進口所需機器、設備免稅,這條優惠政策原本適用于橫琴、平潭實驗區,也被借用到自貿區。
除了上述條目外,剩余條目則跟普通保稅區類似。其中包括,試驗區內的企業生產、加工并銷往內地的貨物,照章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以及關稅;在嚴格執行貨物進口稅收政策的前提下,允許在特定區域設立保稅展示交易平臺。
中匯稅務合伙人趙巖表示,保稅區適用“境內關外”待遇,主要方便轉口貿易,但當“關外”的產品內銷到國內其他地區,即“進關”時,進口環節的各項稅收都少不了。很多普通保稅區中,都設有展示交易平臺。除了目前設在自貿區內酒類展示交易中心外,自貿區外的森蘭地塊中,已進行在建設“進口高端消費品保稅展示交易平臺”,以期在零售環節實現內外貿的對接。
如何營造更便利的監管環境?
除了進口環節,自貿區在出口環節的稅收優惠也多有借鑒。如“將試驗區內注冊的融資租賃企業或金融租賃公司在試驗區內設立的項目子公司,納入融資租賃出口退稅試點范圍”,也是復制了天津東疆保稅區的政策。
總體方案還為上海自貿區在出口環節稅收試點上留了一個口子,“完善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適時研究擴大啟運地、承運企業和運輸工具等試點范圍”。
趙巖表示,啟運港的試點從去年開始,目前僅在青島、武漢與上海洋山港之間試點,允許從上海出關的貨物,在青島、武漢兩地就能報關,節省了諸多繁瑣的手續。但目前試點,對于運輸船只、試點企業多有限制。未來,可以期待會在更多內河城市或者更多區域推廣。
多位稅務專業人士表示,進出口環節的稅收政策亮點不多,自貿區要凸顯出不同于一般保稅區的優勢來,未來更多地應該靠制度的創新。
趙玉敏指出,除了進出口各項稅收外,在“非關稅壁壘”上,中國也大有文章可作,如提高通關效率,縮短檢驗檢疫時間,減少相關的行政成本,降低交易費用等。
趙巖認為,現在保稅區的運行中,有幾個突出的問題,未來在自貿區中有望得到解決。如對目前保稅區內貨物逗留時間還多有規定,保稅區內注冊企業不能在區外設立分支機構,區內企業不能在區外開設外匯賬戶等。
總體方案對于創新監管服務模式,提出要“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如允許企業憑進口艙單將貨物直接入區,再憑進境貨物備案清單向主管海關辦理申報手續,探索簡化進出境備案清單等。
鞠淑真認為,未來在優化海關監管程序上,一定會有改進。自貿區內各項活動,不能脫離海關的監管,所以未來能改進到什么程度,還要結合實際情況。現在只是公布了一個大概的途徑,并沒有相關細則,不好對改進的內容進行猜測。
接受本報采訪的多位人士稱,未來自貿區的運作仍需要突破現有體制,而中國企業也將面臨更多的國際競爭。“但若打好自貿區這張牌,不僅上海會在國際上競爭力大增,還將促進國內的改革發展。”趙玉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