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服裝大會:發展與變革 成就中國服裝業未來
- 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開始對我國的服裝產業產生影響到現在,已經整整5年,可以說過去的5年,是中國服裝業發展環境最為復雜的5年,也是面對問題和困難最多的5年。從全球經濟的低迷到中國經濟的調整,從消費增長的放緩到綜合成本的提高,從產業要素的變化到競爭格局的重組,中國服裝業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2008年~2013年,這5年不僅是中國服裝業發展最為復雜的5年,同樣也是中國服裝業提升發展最快的5年,尤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接之際,行業確立了服裝強國建設的目標,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發展觀、價值觀日益清晰,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品牌優勢地位進一步增強,中國服裝業取得了內涵式發展的新成績。
讀數據 在考驗中壯大
透過這樣一組數據,也許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5年,中國的服裝業究竟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
在外貿出口方面:據海關統計,過去5年,我國服裝出口數量相對穩定,但出口金額不斷增加。中國服裝出口從2008年的1197.9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1601.55億美元,累計增長33.7%,出口金額占全球服裝出口金額的比重從2008年的33.1%提高到2011年的37.15%;出口單價從2008年的3.32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4.49美元。累計增長35.24%,體現了出口產品附加值的不斷提升,中國作為世界第一服裝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的優勢地位得以鞏固和加強。
在國內消費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限額以上行業企業服裝零售額從2008年的3775.50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9777.80億元,增長158.98%,明顯高于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83.15%的增速水平。這不僅表現出服裝企業市場拓展的強勁能力,同時也體現了行業對廣大人民群眾衣著消費需求的滿足和對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順應。
在行業投資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2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投資同比分別提高21.77%、17.76%、32.96%、42.96%、15.19%,保持了較快增長。這些數據說明,我國服裝業技術改造投資的力度在不斷加大,同時中西部地區投資占比快速提升,這也體現了行業內涵式發展和區域布局的不斷優化。
在企業效益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8年~2012年,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3.02%、21.31%、35.81%、33.18%、10.16%,行業各項經濟運行指標明顯進步,行業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由此不難看出,5年來,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服裝行業保持了兩個市場的刺激增長,價值創新步伐在不斷加快,我國服裝業的轉型升級在全面提速。
看態勢 在調整中推進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在我們大力調整的情況下,紡織服裝仍然作出重大的貢獻。這個貢獻來之不易,也就是說我們服裝紡織的結構調整在不斷地推進,并且已經取得了成效。”中國服裝協會名譽會長杜鈺洲說道。
而在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所作的《中國服裝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工作報告》中也進一步闡述了在這個全面轉型時期,中國服裝業呈現出的創新發展的新態勢。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繼承創新體系日益完善。在產品創新方面,企業不斷洞悉市場,研究消費需求變化,加強時尚原創。
產業結構加速調整,產業素質明顯提升。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從東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區,從中國境內到新興經濟體國家,服裝企業依據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進行全新資源的配置,并實現著產業要素的國際化。
科技水平大幅提高,兩化融合步伐加快。新技術、新公益、新材料運用普遍,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服裝生產加工向智能化、模塊化等方面發展。同時,信息化技術在整個產業鏈中大量應用,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快速反應能力。
品牌形象逐步豐厚,品牌內涵愈加飽滿。品牌文化逐步增強,中國特色的服裝品牌群體基本形成。一批中國原創品牌在國際舞臺展現了中國服裝行業的創造力,中國服裝品牌逐步得到世界的認可。
跨國整合實現新突破,國際化運營邁向新高度。在全球化的視野中,企業積極嫁接國際優質資源,實現了各類智力資源的整合。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探趨勢 在發展中變革
在陳大鵬看來,在未來5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各種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進程加快,產業資源將進一步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配置,以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新的產業革命將全面展開,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也給中國服裝業帶來了新的機會。依據未來中國GDP增長7.5%來推算,未來中國服裝業年增長速度也在10%以上。這是中國服裝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托,更是“強國建設”的重要條件。
《中國服裝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工作報告》中談到,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服裝業的發展將呈現出以下趨勢。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全面融入國際新格局。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步伐,以更為國際化的視野,形成更合理的產業結構;加強國內營銷渠道建設,積極構建國際新渠道,實現業態多元化,把優秀品牌打造成國際產業價值鏈的領導者,實現國際化新格局。
推動產業持續創新,全面提升內生新動力。積極尋找發展新路徑,不斷完善行業創新體系,尤其要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主題,加強精細化管理,進行贏利模式創新。
積極培育品牌成長,全面凸顯品牌新價值。全力打造適合品牌的運行系統,創新文化價值,優化品牌生態,大幅提高品牌貢獻率,著力加強與消費間的誠信關系,打造全程化服務的服務型品牌,創造價值增長點,全面提高中國服裝品牌國際競爭力。
積極推動科技進步,全面提高科技新水平。加強服裝領域標準化等基礎研究,開展制造技術、裝備、新材料應用等前沿技術跟蹤研究,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原動力。
加強人才戰略,全面提升人才新優勢。在中國服裝企業邁向價值鏈高端的進程中,首先要建立人才理念和人才文化,形成尊重人才的氛圍;其次,要注重人才引進和培養,營造企業和諧環境,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完善“舞臺”機制、薪酬機制,“賽馬”機制,“梯隊”機制,為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平臺和環境。
弘揚中國文化精神,全面提升價值新能力。服飾文化建設要依托中國文化,從人文關懷、時尚創意、品牌引領等方面尋找創新點,賦予更多非物質文化和創意,滲透中國哲學,彰顯中國美學。同時,借鑒國際品牌先進經驗,在多元文化中進行包容性創新,以建立文化自我。
加強社會責任建設,全面塑造行業新形象。企業要對環境負責,樹立節能環保的行業理念和經營思路。尊重自然與行業的消費需求,走綠色創新之路,全面塑造我國服裝行業的國際新形象。
今天的中國服裝業處于一個變革的時代。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傳統競爭優勢,以價格為主的低成本的優勢正在消失,也不僅僅因為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后,海外的市場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是因為在今天,中國服裝業所面對的消費需求,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商業變化的節奏,比任何時候都要快。
“在這個劇變與全球化高度關聯的時代,都要進行一定的變革,而這個變革不僅僅是企業。在過去5年的實踐中,我們非常深刻地感悟到,堅持、專注和專業,是中國服裝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也是我們行業的希望。”中國服裝協會會長王天凱談到,“而把握和變革是在進入到這個發展階段必須要經歷的途徑。在今后發展中,盡管外部的形勢和環境依然復雜多變,但對行業發展當中的一些重大問題,更需要我們統一思想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