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腳踏縫紉機
從我記事起,那架腳踏縫紉機就一直在我家存在著。那架腳踏縫紉機是母親的專用品。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在鄉村,誰家里有這么一架腳踏縫紉機,就和有一臺黑白電視機一樣,都被視為珍寶。母親當時就是把這架腳踏縫紉機當做寶貝一樣對待,輕易不讓我們碰觸,閑置的時候還拿塊布蓋住,以防灰塵落在上面。
母親手很巧,平時我們的衣服掉了扣子,或者褲子破個洞,都是母親為我們縫補好。母親不僅是我們的裁縫,更是我們的“御用”制衣師傅。那個時候,母親為了省錢,都是自己上街買回布料,然后晚上在燈下細細地裁布,再根據我和妹妹的身體尺寸,認真地上機縫制。一開始,母親做得很慢,有時候還會縫錯了邊,這時母親就會去請教我們家附近一個開店的裁縫師,像個小學生一樣虔誠地問,回來后再耐心地改,從夜幕降臨到夜闌人靜,常常是母親腳踩著縫紉機所發出的富有節奏感的吱吱呀呀聲伴隨我入眠。有時候我半夜起來小便,還會看到母親在燈下,低著頭、腳踩著縫紉機、十分認真地忙碌著。經過幾次的試驗后,母親無師自通,為我們裁制的衣服十分合適不說,款式也好看,我穿到學校,同學還問我衣服是在哪里買的。
母親離世的時候,衣柜里還積攢著一堆布料,各種顏色的都有,有些是母親自己買的,有些是母親的姐妹送的,可惜這些布料就這樣一直放著,因為除了母親之外,家里已沒人有那樣的巧手可以為我們做衣服了。更可惜的是,到了后來,這些布料的材質已經過時,不是被我們拿來當了抹布,就是被我們直接扔掉,還好母親的那架腳踏縫紉機一直都在。
自從母親走了之后,這架腳踏縫紉機就一直沒有人使用過,后來變成了我和妹妹的書桌。還別說,這架腳踏縫紉機當書桌還是蠻合適的:機上的一塊長方形木板,顏色和燈光的顏色一樣,是柔和的橘黃,整塊木板如加工完好的大理石一樣平整、光滑,拿把板凳坐在縫紉機前看書寫字,高度也適中……因此,這架腳踏縫紉機陪伴了我和妹妹很多年。
如今,母親離開我們已經20來年,我和妹妹都已人到中年,我們的身邊除了不多的幾張母親年輕時的黑白照片之外,母親留給我們的物品,也只有這架腳踏縫紉機了。睹物思人,每次看到這架靜靜地安放在角落里的腳踏縫紉機,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母親,想起母親在燈下腳踩著縫紉機的樣子,以及母親腳踩著縫紉機所發出的吱吱呀呀的富有節奏感的聲音。對于我來說,那是人世間最動聽最溫情最感人最暖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