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萊斯亂象促使行業制定標準 月內出臺
面對電商的沖擊,傳統百貨公司在嘗試“觸電”后,又開始試水奧特萊斯。
在成都郊區的奧特萊斯購物中心生意異?;鸨耐瑫r,廣州的友誼百貨時代店在短暫閉門裝修后,以奧特萊斯的新形象重新開門營業。無獨有偶,王府井百貨也在11月初的交流會議紀要中,提到“公司一直關注奧特萊斯業態,并購春天百貨是切入奧特萊斯的很好發展點”。
然而,傳統百貨公司將旗下一家百貨店面轉型為“市區奧特萊斯”的模式,與消費者熟悉的“郊區奧特萊斯”有很大的不同。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模式“風險較大”。
而奧特萊斯異軍突起的同時,一些亂象亟須改正。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奧特萊斯分會牽頭起草的《奧特萊斯企業經營管理要求》行業標準第二輪征求意見已于12月1日結束。按照商務部規定,該標準將于年內出臺,這將成為我國奧特萊斯的首個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月內出臺
上周末,成都郊區一家近8萬平方米的奧特萊斯購物中心被前來“血拼”的消費者“占領”,停車場過道塞滿汽車,城堡式建筑內人聲鼎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于人流量過大,一國際時尚品牌店不得不拉起紅線啟動顧客 “限入模式”,即出去一個,放進一個。
自2002年北京燕莎奧特萊斯購物中心開門營業,這種“名牌+折扣”的舶來業態,在國內發展已經超過10年。在此期間,奧特萊斯經歷了“大躍進”似的增長,目前已達到200余家。中國商業聯合會奧特萊斯分會的統計顯示,以“奧特萊斯”命名的折扣賣場已多達400家,部分地區已出現奧特萊斯扎堆的局面,光是在上海,規格不一的奧特萊斯就超過兩位數。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奧特萊斯分會的網站統計,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多個標桿奧特萊斯項目都創造了銷售佳績。國內消費者對奢侈品、高端商品的消費熱情與日俱增的同時,奧特萊斯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亂象”。
一方面,很多不太規范、不成氣候的商業項目也命名或改名為奧特萊斯,更有不法商家打著奧特萊斯的名義,銷售假冒偽劣國際名品,或出現商品標高原價,虛假打折等欺騙消費者的現象;另一方面,零售商、地產商投資、開發奧特萊斯的熱情高漲,但對市場的研判和項目的規劃缺乏指導;此外,奧特萊斯進入我國十年,同質化經營也日趨嚴重。
在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看來,在歐美早已成熟的奧特萊斯業態,在中國卻似乎陷入了困局。“中國的奧特萊斯,基本不能算真正的奧特萊斯。”趙萍指出,“奧特萊斯真正含義是指工廠直營店,賣場直接與品牌商接洽,而非各環節的代理商。如果不解決這個頑疾,中國的奧特萊斯在給消費者的折扣方面將始終低不下來。其次,國外入駐奧特萊斯的品牌九成以上都是國際一線大牌,國內卻難得看到‘大牌云集’的情況。”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奧特萊斯開發、運營標準的缺失成為制約這個行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亂象”有望很快得到改善。今年6月,商務部辦公廳正式下達關于《2013年流通行業標準項目計劃的文件》(商辦流通函【2013】第621號)。其中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奧特萊斯分會負責起草的《奧特萊斯企業經營管理要求》,作為國內首個奧特萊斯行業標準正式立項。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奧特萊斯分會執行秘書長商秀麗介紹,依照商務部要求,奧特萊斯行業標準將于年內出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獲悉,該行業標準第二輪意見征詢時間已于12月1日截止。
據悉,該標準起草工作組由該分會秘書處與中國商業聯合會標準處聯合組成,起草工作組對北京、天津等地的多個奧特萊斯項目進行了實地調研;也廣泛參考了零售業、百貨業、購物中心、尾貨市場等相關業態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征求意見稿形成后,工作組將其翻譯成英文,向國外專家、多家國外品牌渠道商、代理商征求意見。
百貨業試水奧特萊斯
據了解,“奧特萊斯”是英文OUTLETS的中文直譯。其英文原意是“出口、出路、排出口”,在零售商業中專指由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因此也被稱為“品牌直銷購物中心”。
“百貨公司做奧特萊斯缺乏獨特優勢,也沒有處理尾貨的經驗,更多只是借用概念,”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國際上沒有相應成功案例,奧特萊斯業態不應是百貨公司轉型的出路。”
另外一位業內人士也直言,由百貨公司轉型而來的 “市區奧特萊斯”將面臨折扣力度不夠、租金過高等問題,犧牲利潤保證折扣非長久之計。
商務部一項商貿行業調查統計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零售業便利店和超市的銷售額增長為13.3%、13%,百貨店、專賣店增長分別為7.4%、6.5%。2012年連鎖百強企業新開店速度已達到8%的十年來最低水平。在此背景下,傳統百貨公司也逐漸選擇與其業態不相重合的奧特萊斯模式進行發展,以謀自救。
今年11月,廣州友誼商店時代廣場店閉門裝修,并于當月30日以奧特萊斯的形態重新亮相。“時代店此次整體轉型,將打造一個品類齊全的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廣州友誼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道。
廣州友誼2013年的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3億元,同比減少0.47%,凈利潤同比下降12.68%。
德邦證券分析認為,從2012年開始,精耕于高端百貨市場的廣州友誼經營壓力已經顯現,銷售增速大幅下降,百貨經營模式較為單一,“公司適時對門店或業態做調整將是比較可為的選擇”。
據了解,在廣州市場,友誼百貨并非首家試水“市區奧特萊斯”的傳統百貨企業。據廣州當地媒體報道,進入2013年,廣州的奧特萊斯商場數量不斷增加。廣州天河城百貨4月份將白云新城店整體轉型為奧特萊斯,9月份廣州摩登百貨將光明廣場門店整體調整為奧特萊斯。
此外,百貨龍頭企業王府井也在密切關注奧特萊斯業態。11月初,王府井百貨在一次交流會議上,對轉型戰略也提到奧特萊斯模式,并稱 “過去公司一直在關注這個業態,此次并購春天百貨是公司切入奧特萊斯的很好發展點。”據了解,王府井百貨于今年6月完成并購春天百貨,成為其實際控制人。
據記者了解,這并非王府井首次提及發展奧特萊斯。今年三季報中,公司表示未來將“積極進入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業態,重新定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記者日前就此事致電王府井,但其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不方便回應此事。
市區模式“水土不服”
就在上述百貨公司紛紛在城市中心區域布局奧特萊斯項目時,有分析指出,這種模式在國際上還沒有成功先例,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百貨公司旗下門店轉型而來的‘市區奧特萊斯’,與傳統意義上的‘郊區奧特萊斯’有很大不同。”成都一家奧特萊斯的市場經理宋女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而言,奧特萊斯距市區45~90分鐘車程,具有地價便宜、交通便利、風景怡人等優勢,而“市區奧特萊斯”往往處于黃金地段,企業的開發成本、場地租金等都運營成本都相當高,因此在折扣優惠上無太大的優勢。
“如果‘市區奧特萊斯’想做到和郊區奧特萊斯同樣的折扣,利潤就無法保證,”宋女士對記者說,“即便犧牲利潤,不惜血本,也不是長久之計。”
一位長期關注商業地產的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廣州市區很早就出現了所謂的 “市區奧特萊斯”,大多都是在百貨公司的一層樓,銷售一些大眾品牌的折扣品。“這根本不是奧特萊斯。”該人士直言,“我認為在市區內,低折扣、大面積、大規模地銷售奢侈品是不太可能的。”
實際上,“市區奧特萊斯”因為水土不服而被迫關門已有先例。據天津媒體報道,2009年,該市一家奧特萊斯在營業一年之后宣布閉店,報道稱“雖然市中心人流大,交通方便,但地價高等不利因素卻使該店的運營成本大幅上升。”
反觀成都市靠近城區的兩家奧特萊斯,則是比較典型的郊區奧特萊斯。“一家將客戶群定位在二級城市的消費者,另外一家則定位在成都及郊縣消費者,流動性均很強,”四川新港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月對記者表示,“雖然兩家奧特萊斯在經營方面有細微差別,但從客戶群、消費力度、貨品管理、設計結構等方面看來,前景比較明朗。”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指出,“傳統百貨公司對正價商品的銷售、管理、運營更熟悉,處理尾貨的經驗并不豐富,甚至都不知道如何促銷尾貨。同時,那些在市中心開設奧特萊斯的企業的選址經驗也不可借鑒,目前來看,在世界上還沒有成功的經驗,奧特萊斯不應該是百貨公司的轉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