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去年首降345萬 無限供給時代結束
人社部昨稱,一段時期內勞動力仍供大于求,須把促就業和創業放在突出位置安排。
“2012年我國的勞動力資源總量首次出現了絕對下降的情況,比前年勞動力的供給減少了345萬,這一重要信號預示著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已經要結束了。”這是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12月12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
當天,人社部相關負責人針對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消除就業歧視和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等三大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胡曉義指出,關于青年就業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問題,確實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現階段的一個矛盾體現。“我們仍然要把促進就業和創業放在突出的位置來加以安排。”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唐鈞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中國現在處于勞動力資源量的高峰時期,并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現在雖然出現了幾百萬的減少,但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力有多大還很難說。
勞動力資源總量首降
胡曉義指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發展的總趨勢仍然是勞動力供大于求”,其中特別是青年就業,包括大學生就業和創業、城鎮其他新增勞動力的就業、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這其中大部分也是青年,所以現在仍要把青年就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胡曉義表示,“我們也看到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2012年我國的勞動力資源總量首次出現了絕對下降的情況,比前年勞動力的供給減少了345萬,這一重要信號預示著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已經要結束了。”
2013年1月,在國家統計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指出,中國15歲以上不滿60歲周歲的勞動人口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至少在2030年之前,會逐步穩步出現減少。
從各省市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近年來,與長三角等地出現“招工荒”相對應的是,一些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人口總量及人口比重均出現了穩中有降。以人口大省湖南為例,2012年,全省勞動年齡人口總數與上年基本持平,比重繼2011年后再次下降。
來自湖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湖北全省勞動年齡人口比2011年有明顯減少,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4407.20萬人減少20.33萬人,從人口預測的數據看,該省勞動年齡人口從2013年到2020年將持續減少,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
胡曉義強調,“從長遠考慮,我們也必須研究怎么樣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勞動力資源的問題。”
勞動力資源依然充足
從目前來看,中國的勞動力供給依舊較為充分,當前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減少,似乎并不能對勞動力市場產生沖擊。
本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透露,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727萬,比2013年增加28萬,總量壓力進一步增大,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國家整體規劃要求,我國將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這是否會對大學生就業產生沖擊?唐鈞推測,比較保守估計,如果“一刀切”式地延遲退休一年,會減少300多萬個就業崗位。對于這個問題,胡曉義表示,關于青年就業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問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里都有表述,而且都有很重的份量。這確實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現階段的一個矛盾體現。
同時,胡曉義強調,適當漸進的延遲退休年齡也是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效能的一個舉措,這兩件事看似矛盾,但都是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所需要的。“延遲退休要提前若干年預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實施,而要讓公眾、特別是相關群體有必要的準備期。”
延遲退休步子要穩健
很明顯,與歐美等國家因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相比,中國即使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依然較為充足。如何協調好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漸進式延遲退休之間的關系較為重要。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朱俊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論是從國際經驗還是從中國現在的就業形勢來看,延遲退休的步子一定要穩健,要有一個比較長的等待期,謹慎推進。同時,對于年輕人本身,也應加強人力資本投資,更好地和當前產業升級相結合。
胡曉義在解釋“漸進式”時表示,要邁小步,比如每年只延遲幾個月,用較長的一段時間完成平滑過渡。“在延遲退休的同時,嚴格控制提前退休,進一步強化養老保險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同時,調整產業結構、開發更多適合中老年人又不與青年人爭奪工作機會的崗位等,以最大限度降低對相關群體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