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全面擴大開放的必由之路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在新一輪全面擴大開放時代潮流中,以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走出去”,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提升江西改革開放新境界。
(一)“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走出國門,才知道市場有多大、前景有多廣;走向世界,才能讓江西融入世界、讓世界矚目江西;走上國際舞臺,才能經略全球資源、助我江西騰飛。
(二)“走出去”戰略,又稱國際化經營戰略,是指我國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對外工程承包、對外勞務合作等形式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強國戰略。
“走出去”,是中央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新世紀之初,中央就審時度勢,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要求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緊密結合起來,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實踐證明,“走出去”是全面擴大開放的必由之路,是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走出去”,是江西發展升級的必然選擇。英國經濟學家鄧寧認為,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在400美元—1500美元時,開始出現對外直接投資;在1500美元—2500美元時,對外直接投資不斷增加;在2500美元—4750美元時,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加。專家估計,我省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2500美元。據此分析,我省正處在對外投資與經濟合作的快速增長階段。因此,在現階段鼓勵和引導部分產業和企業有序地“走出去”發展,跳出江西發展江西,是全面開放的黃金發展期,是大有作為的最好機遇期。
“走出去”,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有效途徑。資本具有天然的流動性,企業是資本的載體,需要在跨區域的要素整合中獲取新優勢、實現新擴張。從世界范圍看,所有的大企業都是跨國經營的;從我國發展看,大多數大企業都是跨區域經營的;從江西實踐看,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時,其生產經營活動必然會突破原來的區域向外拓展。但凡成功的企業,都經歷了這樣的發展軌跡:成長——走出去——發展升級。
(三)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走出去”,挑戰不少,機遇更多。
挑戰來自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避免債務斷裂,緩解就業壓力,一些國家和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挑戰來自激烈的市場競爭,當前,國外企業及國內兄弟省份“走出去”的企業與我省企業競爭加劇;挑戰來自基本省情,發展總量偏小、水平不高、層次較低,結構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依然是不爭的現實。
機遇來自國際大勢。后金融危機時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加大。同時,我國堅持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以及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這為我省企業加快“走出去”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提升我省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帶來巨大商機。
機遇來自國家動力。中央高度重視企業“走出去”戰略,明確提出要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必將進一步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掃清各種體制機制障礙。
機遇來自省委、省政府決心。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為我省全面擴大開放,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指明了方向。目前,省委、省政府“1+N”文件中的《江西省關于全面擴大開放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的意見》已獲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并提請省委常委會審議。這一即將出臺的重要文件,必將為我省以更深層次改革促進開放,打破阻礙開放的條條框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創造良好的條件。
挑戰前所未有,機遇前所未有。對于江西來說,按部就班、因循守舊,意味著倒退;四平八穩、亦步亦趨,必然拉大差距。現在不想方設法“走出去”,未來就可能走不出去;現在不奮發有為、搶抓機遇“走出去”,今后可能就會受困一隅,從而坐失在全球價值鏈中角逐競爭的主動權。
(四)具有開放意識的江西人,在國際舞臺上奮力打拼,演繹著一個個“走出去”的江西故事,取得了一串串驕人業績,鑄造了響當當的江西品牌。
且看江西對外工程承包——新世紀以來,江西對外工程承包快速發展,走出了一條依靠地方企業穩步發展、不斷壯大的自主發展之路,成為我省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導形式。2001年-2012年,全省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實現翻四番。2013年,我省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首次突破20億美元,達到22.7億美元,同比增長23.4%,位居全國第14位;全省累計完成營業額突破100億美元,帶動以機械設備和材料為主的貨物貿易出口以及以技術、專利、商標為主的服務貿易出口近40億美元,促進了我省產業升級;江西國際、江西中煤、中鼎國際入選全球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商250強,在全國僅次于山東、江蘇,居中西部地區之首,打響了“江西建設”的國際品牌。
且看江西對外投資業務——全省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累計已達15億美元。對外投資行業多元化發展,實現由單一礦產開發向多產業鏈延伸,獲得境外采礦及開礦權數十個,光伏、醫藥、制鞋業及農業等優勢產業產能成功“走出去”。對外投資地域由亞非擴展到歐美,江銅、萍鋼、方大特鋼、賽維、江鎢控股、江鈴、仁和集團等一大批企業,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對外投資業務。
且看江西對外勞務合作——江西每年穩定在外人數為1.5萬人左右,年收入超過10億元,累計創收超過240億元,一大批在外學得技術的國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外派勞務已經成為我省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且看江西對外援助項目——我省執行國家對外援助項目累計超過128個,涉及亞非拉50多個國家。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被確定為首批4家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基地之一,成為我省重要的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執行培訓項目近60個,培養了1000余名來自亞非拉9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官員和專業人才,宣傳了江西,擴大了對外交流,推動了贛文化“走出去”。…………群山遮蔽的贛江水,盡管千折百繞,依然滔滔向海。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舞臺上,江西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展現了參與的熱情、融入的智慧、堅持的信心、強勁的動力。
(五)今天,江西的對外開放站在一個新的更高起點上。立足已有成績、放眼世界大勢,時代賦予我們打造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走出去”戰略升級版的歷史使命。在更高層次上“走出去”,要求我們在優勢領域進一步擴大戰果。——進一步發揮江西農業綜合優勢。我們要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赴境外從事種植、養殖及生產加工等農業合作與綜合開發。——進一步發揮江西礦產勘探技術優勢。我們要加強規劃設計和組織協調,引導企業采取合資、并購或“工程換資源”等多種合作方式,加快推進境外資源開發,提升資源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發揮江西對外承包工程優勢。
我們要按照“突出周邊、主攻非洲、開發南美、拓展南太、探索歐美”的思路,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合作及互聯互通建設,承攬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帶動力強的工程項目,以對外承包工程帶動外貿出口、帶動對外投資、帶動勞務輸出,擴大“江西建設”品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發揮江西境外投資規避貿易壁壘優勢。我們要以“靠近原材料供應、靠近產品銷售市場”為導向,鼓勵和引導光伏、水泥、紡織服裝等比較優勢和產能過剩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
(六)在更高層次上“走出去”,要求我們在新的領域實現新的突破。——積極推進江西制造“走出去”。我們要引導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建設境外商品展示營銷中心,建立覆蓋全球主要市場的營銷和服務網絡,進一步推廣“江西制造”,培育江西國際知名品牌。——積極推進江西研發“走出去”。我們要引導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以獨資、合資或并購等方式設立境外研發中心,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人才,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產品及技術研發水平與國際接軌,推進“江西創造”。——積極推進江西勞務“走出去”。我們要加強勞務培訓工作,優化外派勞務結構,提升外派勞務層次,打造“江西勞務”國際品牌,擴大服務出口。——積極推進江西文化“走出去”。
我們要引導和鼓勵影視傳媒、新聞出版、演藝動漫、軟件培訓等文化創意產業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引導和鼓勵優秀文藝院團赴國外開展巡回或駐場演出,在世界范圍內弘揚“江西文化”。——積極推進江西旅游“走出去”。我們要發揮江西旅游紅色、古色、綠色品牌優勢,大力拓展港澳臺、東北亞、東南亞、歐美等海外市場,叫響“江西風景獨好”,擴大“江西旅游”品牌影響力。當前,特別是要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巴經濟走廊”和“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建設的歷史契機,發揮“世界低碳生態經濟大會暨投資貿易博覽會”、“中國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各項國家級經貿活動的作用,積極開展項目推介活動,力爭開辟新的國際市場。
(七)“走出去”,企業是主體。對于企業來說,在更高層次上“走出去”是戰略,更要講策略。在更高層次上“走出去”,企業應增強融入意識。既要“走出去”,更要“融進去”,加速經營屬地化。只有融入當地、相互尊重,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機制,維護利益相關方權益,重視回報社會,促進當地經濟長遠發展,才能互利共贏。在更高層次上“走出去”,企業應增強抱團意識。只有突破地區、部門、行業、所有制約束,以發展對外經濟合作為導向,策劃生產企業之間、生產企業與外經貿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機構和金融機構之間的聯合,才能打造一批“走出去”的大型聯合體。
只有引導有實力的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控股、參股等形式,縱向聯合本行業上下游企業、橫向聯合其他行業配套服務企業,整合各方面優勢“走出去”,才能逐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集團。在更高層次上“走出去”,企業應增強創新意識。多年以來,我省大多數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主要靠成本優勢取勝。有的企業沒有話語權,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商業模式存在缺陷、無法創出自己的品牌等。在新的階段,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同時創新商業模式,才能形成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此外,企業“走出去”還應增強市場意識、形象意識、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安全意識等。
(八)“走出去”,政府是關鍵。政府引導、服務企業“走出去”,既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在加強引導上下功夫。對外開放,最根本的是思想的開放;“走出去”,首先要在觀念上“走出去”。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闊眼界、提升境界,才能以更寬的胸懷和視野、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更大的氣魄和力度,推進“走出去”戰略實施。只有認真落實鼓勵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政策措施,并增強政策引導的可操作性,才能更好地使企業走得出去、發展得好。在完善服務上下功夫。只有加強信息服務、法律服務、勞務服務、人才服務等,才能為企業解決“走出去”工作中的實際困難,才能為企業提供對外投資精準信息。
只有充分發揮境內外協會、商會的作用,促進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合、對接、協調一致,攜手共進,才能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和實現共贏。在審批改革上下功夫。要對全省涉及企業“走出去”的審批權限和環節進行一次清理,進一步簡化手續。只有探索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務”的方法,讓審批工作更加透明、高效、公平,才能使“走出去”的企業輕裝上陣、快步發展。
(九)跳出江西,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江西;“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帶進來”、“引進來”、“請進來”,從而反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這包括資源反哺、資金反哺、技術反哺、人才反哺等。我們期待,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跳出江西,在實現要素配置從內源型向全球化轉變時,把自身的發展與江西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為江西引進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先進產品和管理經驗,在國外建立更多的資源基地、研發中心、信息中心和營銷窗口,不斷增強江西企業在接軌國際市場、輻射國內市場中的競爭力。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發展大勢,不可逆轉。讓我們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大力推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走出去”,為實現“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奮力譜寫當代江西改革開放的嶄新篇章。(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