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勞動力高速回流的影響
來自河南省人力資源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我省農村勞動力繼續高速回流,省內外就業差額創下了386萬人的歷史新高。至此,我省已經連續三年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省內人數超省外。
農民工高速回流因為啥?
河南省人社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呂志華認為,這首先得益于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承接產業轉移取得的巨大成效,尤其是我省的制造業處于高速發展期,急需大量的產業工人。其次,省內務工的收入逐年提高,和沿海地區的差距只在500~800元,扣除交通成本等因素,實際的收入不相上下。此外,外出農民工很難享受到當地的公共服務,歸屬感不強,特別是孩子上學問題大都無法解決。這樣“一拉一推”,就造成了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持續回流。
“家門口有這么多大中型企業,消費又比大城市低,而且親戚朋友之間還能有個照應。”正月十五在滑縣舉行的2014年春季綜合類人才招聘會上,一直在西安工作的道口鎮女青年代芳芳的話代表了眾多家門口就業者的心聲。
勞動力都回流到了哪兒?
日前,杞縣人社局專門舉辦了一場福建企業招聘會,盡管福建方面3個月前就做好了預案,但遠遠沒有達到預定的招工名額。“這說明河南縣域經濟中的產業支撐和吸引力已經明顯增強。”福建省長泰縣人社局負責人說。據統計,全省180個產業集聚區,容納就業400萬人左右,占省內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省內的農民工就業分布在省轄市的大約48%,縣以下52%。其中制造業等第二產業吸納農民工就業的數量達到60%,第三產業約占30%,規模種養加經營的大約8%。農民工從事的行業集中在機械制造、電子裝配、服裝加工、建筑業等領域。”呂志華分析說。
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也不在少數。統計顯示,近年來,農民工每年創業的人數約在6萬至7萬人,目前累計創業100萬人左右,帶動300萬人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農民工回流對我省有啥影響?
“經測算,全省共有4800萬農村勞動力,除去在農村種地的1500多萬人,全省農村富余勞動力為3200多萬人,再除去已經轉移的2600多萬人,我省還有600萬的轉移潛力。”呂志華說。
“就業難”和“招工難”的“兩難”現象也將在一定時期并存。省就業促進辦公室副主任孫銀正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農民工普遍技能性差,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就業的穩定性差。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技能培訓,才能充分釋放“人口紅利”。
80后、90后等新生代農民工正成為農民工群體主力。呂志華說,新生代農民工的最大特點是要走出農村,融入城市。盡快破除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機制,讓農民工享受到城市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務,是破解“兩難”問題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