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個性化,道路,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服裝生產國、第一大紡織品出口國。但國內服裝企業生產的產品仍難和歐美等地的高端品牌“平起平坐”,難以滿足消費者穿出品牌、穿出時尚的需求。如何做大做強服裝品牌“中國制造”已經成為行業最為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服裝業屬于傳統行業,隨著網絡數據時代的來臨,傳統行業沖擊巨大。一方面,市場空前的新鮮需求要求企業走出原有單一發展模式,服裝業的發展亟待變革、升級、轉型。我國紡織服裝業要從追求規模增長向重視品牌和效益轉變,必須推動紡織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紡織服裝業是一個產業鏈非常長的行業,在產業鏈競爭的時代,單靠一個環節,或者一種產品已很難適應企業發展壯大,延伸成為趨勢。紡織服裝企業產品延伸主要目的要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開發新產品,進入更大市場,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中國服裝業發展亟需“個性化”創新元素。縱觀近幾年我國的紡織服裝業發展,大多數情況下都跟著國外的風潮,中國服裝找不到“中國化”元素。今年兩會上,委員張改琴提出要讓中國服裝有“自己”的特色引起紡織各代表們熱烈討論及深刻認同。武漢斥資6000萬建設專項園區,扶持漢派服裝深入發展在國內得到廣大消費者的熱烈支持。不管從服裝業的自身發展來看,還是從外界對中國服裝業發展要求來看,服裝品牌“個性化“高附加值化”已經是大勢所趨。這一系列的新聞也反映出中國的服裝企業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同時,也意識到中國傳統服裝品牌建設的重要性。
其實服裝的“個性化”與“高附加值化”反映出行業要著力關注的幾個問題。
現在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高品質的生活,這是服裝企業品牌升級的良機。相關人士表示:品牌建設的關鍵在于練好“內功”。紡織服裝業應該加大產品研發的力度,提高產品質量,設計和生產出優質的商品,將品牌的建設建立在高品質產品的基礎之上。只有品質高了,才能談到“個性化”。
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注重消費者消費體驗是品牌發展的重中之重。近段時間以來,國際巨頭快時尚“H&M“”ZARA”“GAP”等頻曝質量丑聞,讓國內的消費者大跌眼鏡。中國紡織服裝網的小編發現,杭州城區主要幾條街道公交站牌張貼的都是“H&M”的海報信息。其實質量丑聞一旦頻出,做再多的新聞,媒體公關也是沒用的,一個服裝品牌最重要因素就是不能因質量問題而失去廣大消費的信任。
如果說質量是一個服裝品牌的生命,那么“個性化”便是維持“生命”給養的最有效因素,有個性的服裝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找準定位,抓住固定消費群體,以不變應萬變,作足服裝品牌的長線發展。另外,品牌的“高附加值化”一直是近兩年行業關注的重點。從美國制造業回流以及國家政策支持中窺見的端倪來看,在突出品牌“個性化”基礎上推動產業的高附加值發展已經是行業潛規則。
服裝品牌走出個性化,走出高附加值的路子是行業大勢所趨。中國服裝品牌建設這條路可能會很長很長,到底要走多久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也還是個謎。當然,隨著我國服裝業在國際上地位日漸重要,也許,中國個性化服裝品牌在國際上的驚艷亮相也不會太遠。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