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試探性打開政策調整窗口 穩增長意圖明顯
中國經濟放緩趨勢已定,令政策放松預期升溫。而國務院常務會議最新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和中西部鐵路建設,并多渠道創新資金來源,表明政策調整窗口正試探性打開,“穩增長”意圖明顯。
基建和投資成為“急先鋒”,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分析人士認為,選擇4月初開啟政策調整窗口更能體現政策前瞻性和有效性,二季度經濟有望企穩。
“為了完成今年7.5%的增長目標和1,000萬新增就業目標,政策有必要做出一定的調整,穩增長將被放在相對突出的位置,”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稱,一季度經濟處在低位開局的局面,并且從房地產銷售和工業品價格等指標看,未來經濟還將進一步下行。
他指出,此次常務會議規劃的減稅、棚改和鐵路建設等政策去年均有提及,實際體現了政策的延續性;而調整窗口較去年提前一個季度在4月初開啟,更能體現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中國國務院周三召開常務會議表示,將采取市場化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重點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同時將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加快鐵路尤其是中西部鐵路建設。
“棚改和鐵路投資此前常務會議多次討論過,但這次明確了融資途徑,這一點很關鍵,...這些舉措明確傳遞出政策放松步伐在加快,”野村證券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
他堅持二季度貨幣和財政政策都將放松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擴張動能3月將依然疲弱,一季度增速估計在7.3%;而倘若沒有政策加快放松的扶助,二季度或三季度增速可能會降到7%下方。
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曾表示,今年中國經濟運行開局總體平穩,但也要高度重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不能忽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困難和風險;當前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任務,有針對性地陸續出臺相應有力措施,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受中國將加快鐵路建設消息帶動,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票周四漲逾1%至六周高位,鐵路類股受到提振;中國采取刺激措施提振經濟,亦推使日經指數<.N225>站上三周高位。不過,國內股市相關板塊則未能應聲而漲,滬綜指午盤一度跌逾1%。
穩增長意圖明顯
本周稍早出爐的中國3月官方制造業PMI雖然略有反彈,但回升幅度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再加上匯豐制造業PMI終值跌至八個月低點,都意味著中國經濟面臨更加沉重的下行壓力。
“是次常務會議確定的政策措施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穩增長意圖明顯,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二季度經濟有望企穩,”華融證券分析師郝大明表示。
他預計一季度經濟增速在7.4%,并維持全年增長7.5%、前景展望負面的判斷。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形象地稱,如果把此前新型城鎮化規劃公布視為穩增長的“先聲”,把3月19日常務會議部署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視為“發令槍”,那么此次則是更為明確發力“穩增長”的動作。
3月19日召開的常務會議確定了今年政府工作15個方面共55項重點任務,并分解到國務院各部門。內容包括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有序放寬市場準入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還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抓緊出臺已確定的擴內需、穩增長措施。
諸建芳認為,當前常務會議只是政策調整的開始,后續政策部署將繼續從擴大內需著手,核心邏輯則是以長帶短,短期擴大內需的同時對長期轉型有利,并據此預計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服務消費等方面下一步政策的重心。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陸續落實,全年經濟預計不會一路下滑,而將呈現前低后穩的格局,全年增長7.5%左右,”他說。
創新投融資渠道
穩增長的核心依然是穩投資,投資的“錢從哪兒來”則是破題之根本。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棚改和鐵路建設的融資來源,表示將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專門機構,實行單獨核算,采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向郵儲等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籌資,鼓勵商業銀行、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等積極參與,重點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
鐵路建設方面,會議表示將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使基金總規模達到每年2,000-3,0000億元人民幣;并創新鐵路建設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今年向社會發行1,500億元。
“這些定向扶持的措施能有效避免穩投資對經濟產生的不良影響,達到短期穩增長、兼顧長期轉型的政策效果,”諸建芳稱。
魯政委指出,是次會議創新性措施主要是努力增加建設資金來源同時,不增加或少增加政府賬面負債,并利用國家信用、稅收優惠、定向發展等方式降低融資成本。
他并詳細解釋稱,如果未來住宅金融專項債券是借助于國開行政策性銀行的信用發行,而不是類似于鐵道部的政府支持類債券,就能夠在享受國家信用的同時,卻不增加賬面上的國家債務水平;而明確推出的公私合營伙伴(PPP)模式的鐵路發展基金,按照PPI模式發展基金的絕大部分甚至全部資金來源,都可能是非政府的投資,不計入政府負債。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2月曾表示,還在探討在一些地方財政部門建立PPP中心的可行性,下一步要擴大國際金融組織資金與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金的結合使用,為新型城鎮化和基礎設施融資發揮示范作用。
“推進PPP模式有助于改善當前地方政府負債過高的格局,改變飽受詬病的土地財政模式,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持續而可靠的資金保障,“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