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今年進出口有望保持相對穩定增長 但風險不容小覷
中國商務部日前發布報告指出,2014年世界經濟復蘇勢頭趨于改善,中國經濟開局平穩,全年進出口有望保持相對穩定增長,但外貿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較多。
商務部在《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4年春季)》中分析稱,發達國家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財政緊縮壓力減小,對世界經濟復蘇形成支撐,不過亦不容低估所面臨的風險。
報告認為,中國面臨的外部需求存在不確定性。最大的變數是年內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料將徹底退出量化寬松政策,這在防范新的資產價格泡沫的同時也推高了金融市場利率,勢必加速國際資本重新布局,影響其他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復蘇進程。
新興經濟體自身增長總體乏力,進口需求疲弱。一些新興經濟體為走出經濟困境而推行結構性改革,并采取措施恢復國際收支平衡,將進一步抑制進口需求。金融危機以來,新興市場在中國出口增量中占比超過40%,其進口需求持續降溫將對中國出口造成一定沖擊。
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以美元計價,一季度印度、巴西進口額分別下降12.6%和0.6%。前兩個月俄羅斯、南非進口額分別下降7.5%和7.2%。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積極推進“再工業化”,一定程度上恢復傳統制造業競爭力,其經濟復蘇與進口需求增長明顯不同步。據世貿組織統計,2013年美國、歐盟進口額分別下降0.2%和3.4%,2014年前兩個月分別下降0.1%和0.6%。
再加上今年以來烏克蘭危機等政治風險的影響明顯上升,導致能源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更是增添了經濟復蘇的難度。
報告并稱,從國內來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4%,處于預期合理區間之內,就業形勢亦穩中向好。但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期,部分區域房地產市場又出現新的波動,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不斷削弱加上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壓力,中國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海關此前公布數據顯示,3月出口同比下降6.6%,當月貿易順差77.1億美元;整個一季度來看,出口下降3.4%,貿易順差收窄59.7%至167.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