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鞋“四劍客”業績增長遇阻 國內市場面臨洗牌
兩家企業出現“雙下滑”,3家企業凈利大幅下降
資本市場上紡織鞋服板塊當中,時尚女鞋上市企業有4家,分別為百麗國際、達芙妮國際、千百度和星期六,前三者均為港股,星期六則是A股唯一一家女鞋上市公司。百麗國際是當之無愧的“巨鱷”,其整體年營收規模目前超過430億元,鞋類業務年營收規模也超過260億元。達芙妮也屬“大佬”,年營收規模過100億港元。千百度和星期六規模則相對較小,年銷售規模屬于15億元~25億元梯隊。
在經歷了多年快速擴張、業績高速增長后,2013年這4家女鞋企業的成長遇到困境。市場競爭加劇、收入增速明顯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3家企業凈利大幅下滑、開新店速度明顯放緩、大規模關閉低效店鋪……繼體育運動用品、大眾青春休閑、男裝之后,女鞋成為又一個步入洗牌、調整期的行業。
依據國內市場女鞋“巨鱷”百麗國際5月26日公布的截至2014年2月28日的14個月全年業績,期內集團總收入為430.672億元,同比增長10.06%;經營利潤為66.34億元,同比增長4.12%;純利為51.59億元,同比輕微上升約0.97%;毛利率為57.1%,經營利潤率為15.4%。
但是,百麗國際旗下鞋類業務收入增長明顯放緩。期內其鞋類產品收入為263.923億元,較2013年2月底的251.253億元同比增長5.04%。其鞋類業務同店銷售僅增長約 0.6%,其中平均成交單價上升超過 2%,銷售數量略有下降。同店銷售數量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百貨渠道客流疲軟,消費意愿不足。
百麗國際旗下目前主要包括鞋類業務和運動、服飾兩大塊業務。其中,鞋類業務的自有品牌主要包括百麗、天美意、Tata、Staccato、森達、Basto、Jipi Japa、Millie's、Joy &Peace、15MINS、SKAP及Mirabell等;代理品牌主要包括 Bata、Clarks、Hush Puppies、Mephisto、Merrell及Caterpillar等。截至2月底的14個月,其鞋類業務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為61.3%(含0.9%的國際貿易業務份額,2012年該比例為64%)。
期內,在自有品牌收入繼續小幅增長的情況下,代理品牌收入下滑明顯。百麗國際鞋類自有品牌收入為240.19億元,增長率為6.8%,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為55.7%(2012年為89.1%);代理品牌收入為20.041億元,同比下滑7.8%,占集團總收入的4.7%(2012年為8.9%)。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為百麗國際旗下核心業務,其鞋類業務收入增速自2012年開始明顯下滑。尤其是期內,其增速由此前幾年的兩位數增幅大幅下滑至個位數的5.04%,增幅明顯放緩。
財報數據顯示,2010~2012年,百麗國際總收入增速分別為20%、22.1%、13.5%;其中,核心的鞋類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為24.9%、26.5%、13.6%。
其他3家女鞋上市公司的狀況更不容樂觀。除星期六的收入仍保持正增長,達芙妮國際和千百度的收入、毛利、凈利潤均不同程度下滑,星期六的凈利潤也大幅下滑。
大眾女鞋“巨頭”達芙妮國際2013年的營業額為104.465億港元,同比減少0.8%;毛利為58.383億港元,同比下降6.3%;凈利潤為3.291億港元,大幅下滑65.56%。而事實上,就在2012年達芙妮國際的銷售額仍快速增長。當年,其營業額同比增加22.8%,至105.291億港元;毛利上升18.8%,至62.288億港元;凈利潤增加2.4%,至9.557億港元。
其中,其核心品牌業務“達芙妮”和“鞋柜”(2013年銷售額占總營業額的 90%)的營業額為 95.613億港元,較2012年的95.919億港元輕微下滑0.32%。且由于銷量下降,加之2012年的比較基數較高,使核心業務2013年的同店銷售額出現低雙位數跌幅。
此外,達芙妮國際旗下還經營著中高端品牌,包括自有品牌及擁有獨家經銷權的國際品牌,如愛意、Step Higher、ALDO及愛柔仕等。
2013年,這幾個品牌的營業額較2012年的6.909億港元增長5.9%,至7.318億港元,占集團整體營業額的7%,與2012年持平。但旗下中高檔品牌組合由于進行業務重整,仍處于虧損狀態,虧損額由2012年的-1.276億港元收窄至-8610萬港元。
至2014年一季度,達芙妮國際整體銷售情況仍無好轉,一季度達芙妮同店銷售增長率為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