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刺繡”成為新疆烏蘇農家婦女致富“金鑰匙”
從傳統民族“手工刺繡”到功能多樣“縫紉機刺繡”,從小本經營到訂單運營,如今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四棵樹鎮查干布勒格村婦女家庭“縫紉機刺繡”已成為該村農家婦女致富的“金鑰匙”,其中該村古麗娜的小家刺繡就是一個生動的縮影。
古麗娜是烏蘇市四棵樹鎮查干布勒格村一個普通的哈薩克族農村婦女,她家的土地交給合作社后,她一直靠打零工掙錢。2012年,她在參加該鎮婦聯組織的手工藝培訓后,心靈手巧的她萌生了手工刺繡哈薩克族飾品致富的想法,隨后古麗娜在親戚的引薦、幫助下,僅用了不到一周就學會了手工刺繡的針法。之后她開始利用自己學到的手藝進行小本經營,經過不懈刻苦鉆研,吃苦耐勞,古麗娜于2013年底積攢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據古麗娜介紹,由于手工刺繡速度慢,價錢高。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她又購買了一臺秀花縫紉機,這樣客戶可以在機繡和人繡中選擇。同樣的哈薩克族抱枕,人工手繡需要1天左右的時間,然而,使用縫紉機一天便可繡出同樣質地的4到5個抱枕。現在她又接到了10對座墊的訂單,每對機繡均以50元的價格出售。
古麗娜的刺繡,質量上乘,工藝精湛,圖案新穎,而且圖案、色調、質地、大小可由消費者根據個人愛好自己選擇,受到本地消費者的青睞。
走進四棵樹鎮查干布勒格村古麗娜的刺繡作坊,清脆的縫紉機轉動聲傳入耳中,一卷卷五顏六色的繡線在有規律的跳動,一副副具有本哈薩克族民俗特色的織品就此誕生。“這是我新購置的縫紉機,自從我開始刺繡以來,我村及周邊各村的少數民族朋友經常來買。現在繡的是我剛接到的10對座墊的訂單,這兩天我還得為客戶加班加點的趕制”,古麗娜指著自己手中的活計,高興地對筆者說。
說起“縫紉機刺繡”,古麗娜對筆者說,“我為了讓圖案更美觀、色調搭配更和諧,還專門購買了相關刺繡圖案的書籍,這樣客人來了更方便選擇。現在我打算在家門口開個專賣店,這不我蓋房子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我打算去鎮上相關部門咨詢一下,開店手續的事,然后開始著手辦經營執照,如果一切順利預計今年9月我的小店就要開張了。現在我的親戚朋友也都在幫我宣傳這事。聽說我們鎮上在7月底要舉辦回民文化節,這不村書記剛來我家告訴我,要我到時候把秀好的飾品拿去展出。真感謝黨委、政府對我的關照,我要好好秀,爭取其他民族的朋友也喜歡我秀的飾品。”
該村支部書記張國慶告訴筆者,我們村55%都是少數民族。像古麗娜這樣,在培訓后慢慢走上致富之路的還有很多,有些經營著服裝店還編制著鐵網花,有些走出農村去城里買串珠子飾品。用咱百姓的話說,是我們鎮每年舉辦的“科技之冬”為她們打開了致富門道,成為她們就業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據悉,2013年以來,四棵樹鎮在引導婦女就業、創業工作中,多渠道為廣大少數民族婦女提供就業政策咨詢服務,積極推進婦女創業貸款等惠民政策,同時,結合區域特色、產業特點和女性特色,組織婦女參加餐飲、手工工藝品等方面的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婦女致富增收的能力,真正撐起婦女經濟“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