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舉行縫制技能競賽 最快70分鐘車好一件衣服
吊扇在頭頂 “呼呼”作響,“嚓嚓”的車衣聲此起彼伏,幾百平方米的車衣教室內,選手熟練地車縫著衣服……這里正進行一場競賽,55名來自惠城區絲光棉企業的員工要在150分鐘內完成一件絲光棉長袖成衣。上周日上午,絲光棉行業縫制技能競賽在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經過激烈角逐,黃中華等10名選手獲得十大縫制技能能手稱號。
最快的70分鐘車好一件衣服
拼接、熨燙、車縫、剪線……當日10時,記者來到比賽現場,55名選手正埋頭專注地車著手上的比賽作品,偌大的車間內,除了風扇聲和車衣聲,聽不到其他聲音,選手個個鉚足勁和時間賽跑、和對手賽跑,幾名志愿者和評委穿行其間。
比賽從9時開始,10時10分,51號選手第一個把衣服車好放到模特架上。“我是拜師學藝,當學徒工就當了3年,在生產線練了18年,做絲光棉T恤15年,技術練到家了!”51號劉常飛說,雖然他現在任廠長職務,以管理為主,但憑著爐火純青的技術,在速度上搶了第一。“現在廠里全部電腦一體化,這里還是半自動化,要不我還可以車得更快更好。今天因為機器的原因,線車得不均勻,衣服沒熨燙過所以皺起來了。”他感覺有些遺憾,“如果調一下車線,起碼要半小時到40分鐘,太花時間了。”
10時20分后,陸續有選手交作品,工作人員一一記錄下時間,評委開始分工認真評判作品,現場亮分。評委馬燕紅拉起一件衣服的袖子,詳細給記者解說其中的門道:“你看,一般上下側縫寬度要求5毫米,這個算比較均勻,只是上面略窄了一點。”
“技術都很不錯,車得都很漂亮,而且大多數選手的速度都很快。”馬燕紅肯定了選手的扎實技術。
十大能手每人獲獎1500元
本次比賽對前十名選手,分別每人獎勵1500元,頒發“惠城區絲光棉行業縫制技能競賽十大縫制技能能手稱號”證書;對第十一名至第二十名選手,分別每人獎勵1000元,頒發“惠城區絲光棉行業縫制技能競賽優勝獎”證書;其他選手分別每人獎勵500元,頒發“惠城區絲光棉行業縫制技能競賽參賽獎”證書。
惠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劉若彥介紹,本次活動以“中國夢 勞動美”為主題,旨在通過廣大職工參與競賽活動,提高工作技能,實現個人夢想。惠城區將繼續推進職工技術創新,開展“五小”(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建議)活動,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廣泛開展 “金牌工人”、“首席員工”、“明星員工”等評選活動,創建“工人先鋒號”;開展“百萬職工素質提升”工程,掀起學技術、比技能、創一流熱潮,為實現由 “惠城制造”向“惠城創造”的跨越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