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5月福建體育用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3.7%
據海關統計,今年1-5月,福建省出口體育用品及設備(以下簡稱“體育用品”)43.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7%。
一、今年1-5月福建省體育用品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旺季出口值創新高。福建省體育用品出口呈周期性走勢,每年下半年出口逐月上升進入旺季,上半年逐月下降進入淡季。今年1月份出口創11.9億元的歷史新高,使自2013年下半年開始的旺季達到頂峰,此后出口值逐漸回落。5月份當月出口6.8億元,同比下降0.06%,環比下降27.3%。
(二)一般貿易出口占主導地位。1-5月,福建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體育用品18.8億元,增長8.9%,占同期福建省體育用品出口總值(下同)的43.3%。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2.5億元,增長2.4%,占28.8%;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方式出口12.2億元,下降2.2%,占28.1%。
(三)外商投資企業出口所占比重逾7成。1-5月,福建省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體育用品30.7億元,下降2.2%,占70.7%。同期,民營企業出口9.2億元,增長15.7%,占21.2%;國有企業出口3.5億元,增長41.2%。
(四)主要出口到美國和歐盟。1-5月,福建省對美國出口體育用品19.1億元,減少1.7%,占44%;對歐盟出口9.6億元,增長15.5%,占22.1%。此外,對日本出口2.2億元,下降2.8%;對加拿大出口2億元,增長9%。
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是福建省體育用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
根據數據顯示,5月份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達到21.7萬,失業率維持在6.3%,創下近5年半來最低水平。歐盟經濟已經連續4個季度保持增長,歐盟經濟進入復蘇軌道。隨著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的進程加快,經濟形勢的好轉,消費需求進步一回暖,是福建省體育用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另外,今年巴西世界杯等國際大型體育盛事,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體育用品的需求,帶動出口增長。
三、行業發展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關店潮輪番上演,行業格局面臨調整。2012年以來,庫存積壓成為體育用品行業痼疾,即使經過了2013年一年的消化,國內六大運動品牌的庫存仍未能消化完畢。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2013年國內運動品牌庫存超過30億元,國內六大運動品牌李寧、安踏、匹克、361度、中國動向和特步的存貨分別為9.4億元、6.9億元、3.7億元、4.1億元、1.8億元和5.4億元。為了改革渠道和消化庫存,關店潮輪番上演,2013年國內六大運動品牌關店超3000家。體育用品行業面臨一輪新的洗牌調整,部份競爭力小的二線、三線品牌將被淘汰出局,行業調整迫在眉睫。
(二)行業自身問題影響長遠發展。第一,出口的體育用品幾乎全為代工,只有少數幾個品牌屬于自有品牌,且出口比重很小。第二,國內體育用品企業規模較小、集中度低,整體規模不及耐克的十分之一。目前的中國市場有將近30個較為知名的運動品牌在競爭,再加上不知名的品牌,共有上百個運動品牌在爭奪市場。第三,大部分傳統體育品牌定位模糊,產品同質化嚴重,品牌辨識度低。第四,銷售渠道對市場供需反應遲緩且不準確,易放大需求造成庫存積壓。
(三)國產體育品牌遭遇“內外夾擊”困局。在國內市場上,國產體育品牌遭遇洋品牌競爭。近年來,國際品牌開始向國內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拓展,與國內品牌爭奪中低端市場。例如2013年阿迪達斯、耐克分別宣布在中國計劃開設店鋪800家和50家。而在一線城市,國內體育品牌一直受到阿迪達斯和耐克的擠壓,如果再丟掉二三線市場,前景堪憂。在國際市場上,受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產品的競爭。以越南為例,憑借其工資水平、原材料、廠房租金等方面的優勢,越南的產品在歐美市場上更具價格競爭優勢,許多國外買家將訂單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我國體育用品出口優勢正在大幅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