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業終端形象的背后:升級“大戰”
假如問身邊的人,你現在還逛街購物嗎?我猜,他會愣一會兒,不知如何回答才好。或許,他確實習慣了網絡購物,但他并沒有舍棄逛街休閑購物。因為這兩種方式有著不同的生活樂趣。
上周,在近期眾多同行品牌似乎鮮有新姿態的市場氛圍下,康奈(康奈專賣店)品牌高調亮出首家第八代終端形象“尊享館”:265平方米的大空間里,裝扮時尚元素提升品牌形象,提煉、展示鞋產品的文化故事,嘗試未來數字化零售模式。這一舉動備受業內人士關注。
早前,在森馬(森馬專賣店)服飾14Q4訂貨會上,森馬南通通州新形象店的照片被制作成巨幅海報,張貼在訂貨會現場。今年上半年,森馬江蘇海門解放路二店、甘肅天水麥積步行街店、哈爾濱巴彥新形象店、石家莊紅旗大街店等店均盛大開業;運城解放中路二店、大慶滿洲里興華街店等也重新整裝開業。森馬新店鋪形象亮點紛呈。
此外,奧康(奧康專賣店)全新的營銷渠道模式——奧康國際館,集自有和代理的9大品牌產品,在一二線城市扎根。2013年,奧康鞋業新增國際館、名品館合計81家,開創新的業績增長點。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 內行看門道”,商行天下的溫州人,或許有一個疑問:康奈、森馬、奧康等鞋服溫企終端形象大戰的背后有何寓意——是回應哪些商業零售變化趨勢?
翻開森馬服飾、奧康國際2013年年報,你會看到類似的分析表述:“購物中心的興建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分流傳統街邊店渠道客源,終端業績水平有所下滑。”“營業面積小、產品組合較弱、形象欠佳的店鋪由于抗風險能力差,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業績下滑。”“市場環境的改變促使行業競爭將從簡單的門店擴張、大規模鋪貨向產品組合、供應鏈管理、渠道調整等方面進行轉移。”
回顧溫州鞋服行業發展史,套一句商業時髦用語——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第一個階段,產品制造和批發模式;第二階段:街邊店的品牌專賣模式。在這兩個階段,溫州鞋服品牌,特別是皮鞋品牌,幾乎在二三線城市“橫掃千軍”,迅速成就行業領先地位。據森馬服飾2013年年報顯示,森馬在全國的門店達到4029家,巴拉巴拉在全國的門店達3471家,品牌知名度及市場占有率均位居行業前列。奧康2012年的門店數量是5000多家。很明顯,溫州鞋服品牌“打天下”的傳統方式是擴展加盟店,向各地鋪貨,提高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