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縮短賬期 晉江鞋服業受“重創”
受市場整體環境影響,鞋服企業上游供應商的壓力也不斷增加。為了抵御市場風險,保證貨款回收,近段時間來,不少晉江鞋服供應商大力度縮短賬期,加強回款控制與管理,甚至有一些供應商明確提出了現金收款的方式。
這一舉動不僅改變著晉江鞋服行業上下游供應鏈原有的交易方式,更觸動著整個鞋服產業鏈的發展狀態,直擊行業中一直以來存在著的“人情賬”、“賒賬生意”等現象。業界認為,對于晉江鞋服行業,此舉不亞于一場“刮骨療傷”,雖會帶來陣痛,但對提升整個行業的健康度卻有著積極作用。
近期,記者在走訪本土鞋材商跟面料商時得知,不少供應商針對下游客戶的回款周期都做出了較大力度的調整,大部分供應商都將賬期定到三個月以內,同時收取客戶不同比例的定金,也有一些供應商開始要求客戶現金付款。與此同時,許多供應商在接單上也十分保守,寧愿減產也不隨便接單。而在此前,半年左右的賬期在業內屬于極為平常的事。
“林總,你看能不能先出貨,賬款時間再往后拖兩天?”日前,本土某鞋材企業總經理辦公室又有一位成品鞋企業老板過來泡茶商洽賬期,卻遭到林總婉言相拒。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上述鞋材企業就對現有合作客戶進行了重新評估,為了避免人情關系,該鞋材企業老板還聘請了專門的職業經理人團隊負責公司運營,免去了人情交易,減少了家族化管理的氣息。據林總透露,目前,他們公司已經砍掉了將近1/4的老客戶,其中大多數是原有的“關系戶”,這些客戶的賬期一般都是半年,而現在保留下的客戶基本上能實現每季度正常回收應收賬款。
無獨有偶,龍峰紡織今年年初也對所有老客戶都做了資信體系的評估,并制定了一份評估調查表,由財務部跟銷售部聯合調查,從企業性質、總體單量、回款周期、經營現狀、未來戰略等幾個角度綜合評估客戶的資信狀況。
“經過評估,我們砍掉了20%左右的老客戶,主要是一些散的小的客戶。砍掉這些客戶最主要的原因是長期回款不理想。通過評估我們發現,這些客戶的回款周期從一開始的兩三個月逐步拖延到五六個月甚至一年,今年這種客戶實在是不能再合作了。”龍峰紡織營銷總監梅克兵告訴記者。
新客戶方面,龍峰紡織則采取兩種交易方式。一種是現款現付,也就是按照“3-6-1”的付款模式,即定貨時交30%的貨款,提貨時交60%的貨款,貨提完質量沒有問題,一個月內再付清余下10%的貨款。這種交易方式主要針對外貿客戶。
針對內銷新客戶,龍峰紡織在做完初步資信評估之后,會與其進行嘗試性合作,先交30%~40%的定金,貨款必須在三個月以內結清,且首批合作貨量控制不要大。“為預防出現壞賬,今年我們要求各分公司業務員、銷售負責人要肩負起對客戶全面資信評估的任務,如果出現問題,我們從業務員開始追究責任。”梅克兵介紹。
據了解,龍峰紡織今年新開發的真維斯、以純、拉夏貝爾等新客戶,賬期都在三個月以內。
利于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我們有個別一些單子出現了壞賬,現在我們正通過法律顧問進行起訴,爭取追回一些貨款。這兩年來,市場經濟整體不景氣,即使沒出現壞賬,企業也要自行加強資金風險控制。”梅克兵的一席話道出了本土鞋服供應商縮短賬期的心聲。
據了解,晉江鞋服行業發達,在發展之初,許多企業都是憑著“熟客”或者“關系戶”的相互支持逐步壯大起來的。也正因是“熟客”和“關系戶”,互相之間的賬期十分模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年終結賬的業內習慣,賒賬現象也是長期存在。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樣做風險高,但由于競爭激烈,加上這已是行業‘潛規則’,只能這么做生意。”不少供應商坦言,這種情況在行業好的時候沒有太大問題,但行業不景氣的時候風險就會爆發。事實上,賒賬交易是晉江企業界早期最傳統、最流行的一種交易方式,也是本土鞋服行業快速經濟的無奈選擇。
泉州市星達鞋服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東東坦言,從某種程度上看,賬期較長確實為鞋服企業提供了繼續發展的空間。但隨著外圍經濟疲軟的影響,下游供應商難以承受資金回流慢的壓力,只能采取相應措施。
“其實三角債問題是本土鞋服供應商老板一直都很頭疼的問題,如果可以縮短賬期,對于供應商而言當然是好事,不僅如此,它還能促進整個鞋服產業的健康發展。”晉江市銘仁鞋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金銘坦言。
曲東東也認為,縮短回款周期將極大地利于鞋服供應鏈的良性發展。他說,如果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資金回流都快速起來,將帶動資金的良性循環,促進更多創新產品的研發,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而這些資金還將更多地運用在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及增加設備上,從而帶動產業鏈良性循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以前一些老客戶,我們如果每做一筆單子都要拿份合同去跟他簽,對方還會不樂意,現在不一樣了,很多客戶都能理解和接受這種做法,因為現在環境不好,整個產業鏈都在調整改變。”梅克兵告訴記者。
在梅克兵看來,經過此次大規模大力度的賬期調整,晉江鞋服供應鏈都將面臨深度洗牌,將有部分企業在這場“淘汰賽”中出局,而頑強生存下來的,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